講究孫子兵法

                                                                                                                     

自從二零零一年發生九一一驚爆事件,美國強調不惜任何代價打擊恐怖份子,轟炸阿富汗,對窩藏的國家發動了攻勢,展開戰爭!兩年後,又認定伊拉克擁有犀利武器,會危害美國的安全,必須先發制人,先下手為強!再度點燃戰火!

 

    戰爭是殘酷的,造成重大的傷亡,雖然現在表面上是結束戰爭,實際上仍不斷的持續下去,令人憂心忡忡,擔驚害怕。

 

大多數人憂慮的是另一問題,一個值得冷靜思考的問題﹕戰爭能否徹底解決爭端?像過去的韓戰和越戰,最終還是雙方在談判席上商討一切衝突。其實,國家領導人不應輕言動武,尤其在今天新世紀,武器殺傷力甚強,又未必可解決問題,何況戰術、戰略的運用稍微差誤,也導兩敗俱傷。

 

提起戰術、戰略,我倒想起中國古代的軍事家孫武,他是春秋末期齊國人,距今已二千五百多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整地剖析軍事、鑽研兵法、考究戰略的偉大人物。他著作的《孫子兵法》,相當精闢,不因時間、空間的更替而晦暗,成為千古不朽、中外同欽的軍事名著。首先影響中國鄰近一同使用方塊字的日、越、韓三國,到十八世紀後,又翻譯成法、英、德、俄、捷等多種文字,可見世界對《孫子兵法》的重視。

 

孫子認為戰爭關係國家的存亡,必須認真研究。他指出決定戰爭勝負有五大因素﹕道、天、地、將、法。他把「道」列為首位,道是指正當合理的計劃,只有合理的軍事行動,才獲得軍隊和人民的支持;師出有名,上下同心,軍民一致,氣勢如虹,戰爭才有希望取勝。其餘要配合的四樣是﹕天時、地利、將才、策略。

 

孫子又認為,攻打一個城市,殺傷力強,最好能盡量避免,「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他主張謀略、用間以及一切外交手段;他指出以兵力戰勝敵人,不算最高明,「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明的策略。

 

孫子強調備戰要做足功夫,明瞭敵我形勢,不能輕舉妄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戰術的運用要多方面,隨機應變,「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神出鬼沒,出奇制勝」。有時候要虛張聲勢,聲東擊西,他認為作戰不能講實話,「兵不厭詐」。

 

上次,我提議推行儒家學說,因為儒家風範,肯定會減少恐怖襲擊事件,以及暴力的紛爭;這次,我覺得治國者若能講究《孫子兵法》,明瞭其中道理與優點,起碼不會胡亂開戰,或會減低各處連綿不斷的戰爭。

 

儒家學說和孫子兵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還有很多值得保留的地方。

 

 

二○○五年四月初重修,發表於鳳凰城亞美報【文化天地】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