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感心情

 

     我的幾篇旅行遊記完結了,本星期可以恢復《生活隨筆》的專欄作品。實際上,出外旅遊也是我的日常生活一部分,可歸納在【生活隨筆】中,只不過為了詳細劃分清楚,就把遊記文章另作編排,避免混淆。

 

  令我感到快慰的,無論遊記文章或者生活隨筆,都獲得鳳凰城讀者朋友喜愛與共鳴,多次誠意讚許,那是最大的鼓勵,精神的支柱,正是這股無形力量,使我不敢停頓創作,不願辜負讀者對我的厚愛。

 

           這半年內,我在亞省時報發表旅遊文章較多,曾經兩度旅遊,記錄行蹤。六七月間是〈寶島順道旅遊〉,七篇,十月是〈洛磯山漫遊〉,也是七篇。

 

  上次是飛去越南經過寶島,順道逗留七日旅遊,同時探親訪友,很多來自台灣朋友閱讀後,都說我描述得很好,有的說「很久沒有回去,閱讀了你的遊記,真想回去看看現況了。」有的說「以前在台灣很少旅遊,閱讀了你的文章,讓我也想去旅遊一趟。」

 

             這次十月,是農曆八月,慶祝太座生辰與我倆結婚紀念,專程往加拿大洛磯山漫遊,遊記刊登,一樣獲得讀者好評。有位朋友說:「我怕冷,不過看了你的生動描述,倒想去見識見識,明年六七月吧,我也去洛磯山一遊。」另外一位大娘說:「我曾經去旅遊過,好像很平凡,沒什麼特別,不像你那麼玩得開心!」

 

  哦!我記起過去有人對我說過同樣的話。那是越南的一九八六年,南方人民對北方很陌生,南方一向生活在自由民主的資本社會,被解放了十年,仍不適應無產階級專政,所以政府革新思維,鼓勵民眾前去北方旅遊,藉以互相溝通,旅費非常便宜,國家作財政補貼,但遊客寥寥無幾。那年七月,一班華人朋友決定放下戒心,響應第五郡文化宮的呼籲,嘗試觀光與了解環境,邀我夫婦同行,登記河內十日遊,但當時玻璃工廠興旺,太座留下幫忙管理業務,我携帶長子國平前往,平生第一次搭乘美國波音飛機,第一次飛往越南北方,第一次踏上共產黨的首都河內,回程又是第一次搭乘蘇聯援助的圖標飛機。

 

      在此說明一下,我童年時代的越南是法國屬地,阮氏皇朝,保大皇在位,首都皇宮在中圻順化;一九五四年法國在奠邊府戰敗,下旗歸國,日內瓦條約將南北越分割,北方由胡志明領導的共產黨管轄,當時國際共產被形容為落下鐵幕,實際情形外界所知不多。南方稱為自由世界,由美國支持的吳廷琰回來執政,廢除帝制,成立越南共和國,選舉總統,以西貢為首都。從此南北雙方展開主義鬥爭,形成震驚世界的越戰。一九七五年,越共解放南方後,只有北方人民南下的增多,南方北上十分稀少,十年後國家鼓吹旅遊,西貢人民仍猶豫不決,忐忑不安,願意去旅遊者甚少,對首都河內更是不熟識。

 

   正因如此,我們第五郡文化宮旅行團,抵達北方很受歡迎,尤其瞻仰胡志明陵,受到貴賓式的接待。旅遊回來,我以〈山河秀麗北遊記〉欄目, 一連寫了十篇作品,在解放日報的《國土與人民》版刊登,獲得讀者關注,引起人們前往旅行的興趣。不過,有位朋友旅遊回來對我說:「看你描寫得那麼吸引,為什麼我去旅行,覺得很平凡,毫無特色,似乎有受騙的樣子。」

 

  對了,這就是癥結所在,在於觀感,在於心情。我們去旅遊,必須投入,集中精神,才能領略個中樂趣。不要以為出外觀光就快樂,最重要是心情,隨團旅遊也好,同親友自由行也好,甚至獨自去瀏覽景點也好,須要丟開煩惱,放寬胸懷,全神貫注,投入心靈,客觀面對,樂在其中,這樣觀賞才有韻味,才會樂而忘返。否則,心不在焉,美景當前,視若無睹,或主觀執著,諸多挑剔,怎會感到樂趣呢!

 

  事實證明,景物的美與醜,好與壞,不在於景物的本身,而是參觀者的感覺。我時常提到越南人流傳的一句好詩:「人悶景物有何歡?」(  người bun cnh vui đâu bao  gi ? ) 詩句含義指出,景物是沒有表情,沒有喜與悲,如果個人心情悶悶不樂,觀看任何景物都不會歡欣。相反,個人如滿懷高興,就覺得眼前的景物特別有趣。

 

  這就是觀感問題,心情問題。我們去旅遊,主要在觀光景物,認識新境界,樂觀與悲觀的心情大有差別。我抱持開朗胸懷,往好處著想,所以旅途愉快。別人如若事事不順眼,先入為主,存在偏見,怎能開心觀賞呢!正如『紅樓夢』的林黛玉,對落花有無限哀怨,「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但薛寶釵的看法完全相反,她充滿信心:「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觀感心情,非常重要,我們不可忽視。 

 

 

    二○一二年十二月七日星期五發表於鳳凰城亞省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