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教值得宣揚

 

   回顧九一一恐怖事件發生後的一段日子,美國社會一度人心惶惶,杯弓蛇影;定居於此的華人,也大感震撼,連美國都不安全,試問何處是樂土?

 

那時我曾規勸大家鎮定,提高警惕,理智處事,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繼續工作,繼續生活。我同時再次呼所有海外華人,應該多接觸、多認識、多學習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學為主流,而儒學講求「禮義廉恥」,離不開「仁義道德」,做個正人君子,會減少無恥邪惡的行為,有安定群體生活的潛力。

 

近代歐美科技文明的發達,自由民主風氣的盛行,曾經衝擊著這純樸古老的傳統,使部分進步人士誤解了儒學的精神,以為禮教的思想腐朽落後,不合時宜,「打倒孔家店」、「批林批孔」的鬧劇相繼發生,破壞了禮義之邦的美好面貌,詩禮傳家的社會秩序蕩然無存。

 

其實,禮教並不落後,只是時代的變遷,須要適應潮流的改善;禮,還是值得維持與發揚。三千年前的周公,就研究過人類社會之所以亂糟糟,是缺乏一種集體遵守的規矩,於是,他制禮作樂,舉凡婚喪祭祀,君臣聚會,都有一定的儀式和不同的音樂伴奏,讓人們明白悲歡離合的場面,讓人們瞭解君臣尊卑的輩份。後來的孔子更把禮教宣揚,希望人人守禮,以禮相待,禮尚往來,凡不合禮的、無禮的、失禮的都要戒除,「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動。」當然,古時的禮節不一定符合現代社會,不排除多種缺點的存在,可不能指責禮教的不當。

 

禮,驟聽起來似乎很深奧,原始的含義只是祭祀,之後成為人與人之間的禮貌。簡單來解釋是規規矩矩的態度,待人接物循規蹈矩。以前的小學生課本,有這麼兩句﹕「見到老師行個禮,見到同學問聲好,」這也是禮的表現。

 

過去在越南,我曾聽過不少同胞埋怨禮教的不是,但他們沒有深入瞭解禮教的優點。我來到美國,早上在街外踫到美國人,無論相識與否,都會微笑地打招呼﹕「早安」、「你好」!真個「禮多人不怪」;相反,遇到黃膚黑髮,正暗喜他鄉遇同僑,想上前點頭招手,多數卻是漠然不顧,不瞅不睬。這情況,身為禮義之邦的中華民族,會不會感到慚愧?還有,現代西方人的禮節也不少:入籍須宣誓,升旗要致敬,開幕有儀式,頒獎循規例……這和周公制禮作樂的意義還不是一模一樣,證明禮教並不落後。

 

  所以,我希望大家明白,禮,不是腐朽落後;守禮,就能循規蹈矩,有禮教的人,不會胡作非為,一定獲得社會大眾的尊重。

      

 

二○○五年五月下旬重修,發表於鳳凰城亞美報【文化天地】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