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禮讚

 

上週十月四號星期五辰時,我的外孫仔降臨人間,母子平安,闔家高興。恰好那天上午,我參加鳳凰城華人耆英中心的祝壽會,晚上又去天庇市雙樹大酒店,出席僑界慶祝中華民國雙十晚宴,同在一天,喜事重重,親朋好友咸認為是個大好日子。這外孫的出生日

,以傳統的農曆計算,差點就和我這個外祖父的生日相同,只是遲了兩天。我開心的以【生活隨筆】欄目撰述《大好日子》,投寄亞省時報,孫澗萍編輯接到稿件後,給我溫

馨的回郵祝福:「你好! 稿件收到。也添上我的衷心祝福!笑。你的巧事也太多了一點

。無巧不成書,看來你是當作家的命,生來就是寫作的。」

我接獲孫編輯電郵致意,非常開心,即時回覆感謝,並略略解釋寫作不過是我的興趣

,不敢稱作家。只是每次想起發表了作品,能引起讀者共鳴,感到快慰。尤其獲得報社編輯的賞識,更是一種莫大的鼓勵。曾經聽人說過,一份成功的刊物,編者、作者和讀者應該密不可分,互相配合。一位負責任的編輯,往往尊重優秀的作者,互動溝通,編排出高水準的報刊,令廣大讀者喜愛,先睹為快,風行社區。這方面,我覺得孫澗萍編輯做得不錯,她很重視過去時常供稿的作者,盡量延攬回來,搜集好文章,表現得積極,精神可敬

,值得讚揚。

提起尊重作者的編輯,其影響力甚大,可敬可嘉。我回顧在越南走進文壇以來,至今沒有放棄寫作,除了讀者的支持外,編輯的關注和鼓勵,更是一種推動力。童年的我家境貧困,九歲才有機會讀私塾,可十歲就輟學,要去玻璃工廠做童工,到十四歲那年較為轉佳,再度入小學讀書,在一位同學的指引下,開始練習投稿到萬國晚報的「學燈版」,幼稚的行文,寫出真實的貧窮生活,使到讀者留意,也引起該版編輯關注,特地來學校尋訪

,規勸我不要悲觀,努力學習,來日方長,環境必然會改善。那是五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觸的青年編輯,名叫吳健孚,筆名春水,是穗城學校教師吳其照的兒子,南方解放後失去聯絡。

第二位編輯關注到我的,是越華晚報「學海版」的姚景,現定居瑞。一九五九年,我為了悼念母親逝世一周年,創作一首新詩投稿,姚編輯不喜歡白話新詩和現代詩,認為像散文排列,毫無韻味,不願發刊。他於下班時,經過我任職售貨員的商店,堅決提議改寫追悼文章,充分表達失去母親的傷痛;我惟有遵從,他替作品命題為《最苦不見慈親在》,讓我銘記不忘。

 

  最有趣是六十年代,那段時間我喜歡創作短篇故事,即是現在所稱的「微型小說」,曾為足球守門員描述《掌門人》,曾為護士抒寫《白衣天使〉,又以記者為題材發表《無冕皇帝》……一九六五年初,我忽然構思採用文藝版編者做內容,講述一位新手編輯,欠缺經驗,胡亂選稿,令作者不滿,被總編輯批評指正,文題為《編輯先生》,投去遠東日報「學風版」,即時該版編輯刊登代郵,約我到報社面談,我不明何故,忐忑不安地應約,這位編輯的年紀和我差不多,自我介紹名叫徐達光,是新上任的編輯,以為我的作品是暗喻他,詢問我有什麼不滿直接說明,毋須在作品中影射。啊呀!竟有如此雷同偶合,真是冤枉大老爺,我根本不認識他,只好解釋一番,不過最後稿件還是棄用。我明白其心態,不會怪他,從此讓我進一步認識,負責任的編輯,真的沒有忽視投稿的作者,誠然可讚。廿多年後,在西貢解放日報的春節聯歡聚會上,再遇見徐君,他居然將那段往事忘得一乾二淨。

  那篇絞盡腦汁創作的故事,我當然不甘被拋掉,立即轉投成功日報「學生版」,獲得該編輯漫漫周文忠重視,改題目為癥結所在》,以顯著的闢欄刊登,特別加插一段【編餘漫話】,以《老編成主角》提出意見,對我、對所有編者和讀者,語重心長地分析清楚,可謂用心良苦。這一回,再次使我敬重擔當編輯的,那麼尊重投稿的作者,互相溝通,一片融洽,表現出無私敬業精神,值得讚揚。

  那個六十年代,我積極練習寫作,大量投稿的到各報,有機會接觸最多文藝版編輯。最值得一提是新越晚報《新文藝》版編輯張俊英,他來自臺灣,對我寫的兩篇《亦談文壇健將》《再談文壇健將》,介紹了不少經常寫作的文友,他很感興趣,特地發起組織龐大文友聯歡聚會,讓互不認識的作者有機會見面、攀談、切磋、聯繫。我初度見證了一位胸襟寬宏的編輯,願與作者、謮者們廣泛地接觸,備受禮讚。

    至於自己登門拜訪較多的,應推亞洲日報《青年文藝》版編輯李永潔,該文藝版水準相當高,大獲好評。有幾次春水文友因稿件問題,邀我陪同前往森舉立人學校拜訪她,她似乎忙碌於家務,略為招呼便離開,和我們攀談最多的,反而是其令尊翁李菊隱校長。李校長後來遭共黨謀殺身亡,李編輯目前則定居美國。

還有一位是資深記者克軌乘,另有筆名鶴山人的馮樹成,後來在新論壇報擔任「新文壇」版編輯,正值戊申戰役後的新春來臨,他叫我投稿支持,我寫了一篇簡短小品迎春,他改個諧趣題目《大牌檔談到文藝版》引致不少讀者留意。南方易幟後,他移居加拿大多倫多,二○○八年病逝,享陽七十四,當年我在【生活隨筆】欄撰寫《報人話舊》,在亞省時報發表。

http://www.fengtipoeticclub.com/tochau/tochau-f080_13.htm

 

許多文藝編輯都可敬,甚至遠在香港《當代文藝》編輯徐速,也很關懷投稿的作者

,一九七五年後越南易幟初期那艱苦階段,越華文壇幾乎陷入絕境,他也親筆為我書寫回信郵寄來越,非常感動,我不斷地大事稱讚。

  總的來說,一般文藝編輯的樂業敬業精神,都讓我佩服稱讚。還有在越南易幟後的,以及移民美國定居的,亦接觸到不少優秀的文藝編輯,只是在一篇篇幅有限的文稿裡,即使簡單述說,也介紹不完,那就留待以後再讚揚吧!

 

             二○一九年十月十八日星期五發表於鳳凰城亞省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