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綠色中綻放

 

---評蔡忠的詩集『搖響明天』

 

 

日前,筆者欣喜地讀到了越南青年詩人蔡忠的華文詩集『搖響明天』。這是筆者所接觸到的越南又一位新生代詩人的作品。詩集中收入了詩人從2002年—2011年所寫的詩200多首(含80多首微型詩)。閱讀這些詩,筆者感覺走進了又一個勤奮、愛詩的年輕詩人探索、成長的內心。

 

詩集的主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謳歌奉獻精神。

 

這是他的詩集中比較突出的主題,相應的詩作有很多,比如開篇的「蠟燭」一詩,其後還有「抹布」、「鞋」、「垃圾箱」、「也來學種植」、「清道夫」、「畚箕」、「尋食的母雞」、「師魂」、「稻」、「冷衣」等。請看「鞋」一詩:

跋千山

也涉萬水

步步荊棘

腳下坎坷

逶迤萬里路

 

一生操勞

效忠主人

無愧於

我心

 

詩人對奉獻精神的讚頌,很大程度上又是與人文主義的關懷聯系在一起的,比如「垃圾箱」一詩:

靜在一角落

天下所有難堪的

都默默地

 

這首詩曾入選『西貢河上的詩葉』。詩中塑造了垃圾箱忍辱負重、默默奉獻的形象,在讚美中又流露出深切的同情,而這又對應著他詩歌的第二個主題。類似的作品還有「抹布」、「清道夫」等。

 

其次,體現人文主義關懷。

 

人文主義的關懷是華文詩歌一個古老而優良的傳統,具體表現之一就是對弱者的同情。這一傳統在越華詩歌中也得到了很好的繼承與發揚。年輕詩人蔡忠也不例外,他的詩集中有一批作品都印證了這一主題,如「所謂怪物」、「烏鴉的辯白」、「一個可憐的瞎小孩」、「真愛、是不滅的」、「沒家的小葉子」、「解遷」、「斗笠」、「拾荒者」、「磨光匠」等。請看「沒家的小葉子」一詩:

一群群早已給拋棄的

小葉子

哭著硬要問

 

河水湖水海水

一直蕩漾著無奈

流浪者

流浪者

 

歲月的風

為何不是和煦洋溢

柔柔的春光

 

飄蕩到了一座寺廟

扇扇佛門敞開

一雙盈掌慈悲的

伸出

 

撿拾了這

一鱗半爪的

笑容

 

飯去粥來

暮鼓晨鐘交替

木魚就這樣濕透了

院內句句悠揚的

祈禱聲

 

但借過一把清淨

將這苦命多舛的

小葉子

重集

 

上天的絲絲愛雨啊!

就讓他們好好接受滋潤

綠出生命吧!

 

後記:偶開電視看「菩提廟」裡的孤兒後又憐憫又激動萬千,有感而作。

 

這首詩通過飽含深情的筆調、細膩的描寫,充分展現了詩人那悲天憫人的情懷,展示了他在面對弱者時,內心異常柔軟的一面。

    不過,詩人並不止於同情。在詩人的筆下,同情與批判是緊密相連的。他的詩,既是對弱者的撫慰,也是對不公平社會現象的鞭撻,請看「烏鴉的辯白」一詩:

披著一身黝黝的

站在雪地上

一片皚皚的

 

每一跨步

腳下會否踏髒

世人所謂的

高貴

這首詩,通過“黑”與“白”的強烈反差,對世道人心進行了形而上的冷峻「拷問」。

 

再次,人生抒志。

 

詩人愛詩,勤於寫詩,並樂在其中。他在多首詩中都表達了這樣的理想,比如「夜耕」、「蚯蚓」、「留香」、「一生願與歲月伴墨磨」等。詩人並非直抒胸臆,而是托物言志,比如「蚯蚓」這首詩:

一坯泥土

至愛在小天地裡

默默耕耘

用心靈翻鬆

詩文

 

不問來日

園圃會否

奇葩

碩果累累

 

這裡,蚯蚓是那些勤於筆耕、默默奉獻的詩人們的化身,蔡忠本人也以此自勵。他對寫作懷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請看「一生願與歲月伴墨磨」一詩:

閑庭信手

遠離塵勞

舒伸一頁韶華小品

雨濕風涼

 

但見筆與墨

悄聲細語   忘情對話

但見一季蘆花

臨窗飛舞

 

多少夜燈幽思

深淺一盞功夫茶

滄海必然歸依

書香頓悟

 

學懂觀照自我

享受心情無比寧和

逸趣與喜悅

星光凝聚

 

一生願與歲月

伴墨磨

 

在這兒,詩人用優美而抒情的筆調,向讀者傾訴了:在他的心中,寫作不僅僅是一種勞動,更是一種享受、一種美,一種心甘情願的付出與生命的寄托。

 

最後,探索人生的真諦。

 

詩人雖然年輕,他對真理的追求卻從未止步,並把它上升到生命的高度,請看微型詩「人生」:

摸不出真諦

活著

是一種痛苦

 

短短三行,表達了詩人堅定的決心。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年輕詩人並未因此而迷了眼,他對人生百態均有自己冷靜的認識,為此他寫下了為數眾多的詩作,如「也是泥豬」、「不倒翁」、「哈哈鏡」、「紙鷂」、「心鏡」、「謠言」、「撞車」、「洗臉」、「缸」、「現代的放生」、「有緣無緣也是一種緣」、「婚姻》、「拍》、「熱淚」、「顯微鏡」、「拼搏」、「身」等。請看詩人2003年寫的「不倒翁》一詩:

且別笑我

這把年紀

腳步還未

踏實

搖擺不定

 

其實

你們年輕

能有幾個

學會

 

這首詩形神兼備、寓意深刻。

成長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詩集中體現了詩人的成長與變化。年輕詩人在成長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情緒的波動、心靈的感受也都得到了細膩的展現,如「雨情」、「世情」、「泥濘」、「振翅」、「黎明,別再捉迷藏了」、「孤獨唯我孤獨嘗」、「門外風雨又千聲」、「今夜西貢河上放歌輕蕩」、「再翻春頁」等詩。請看「泥濘」一詩:

路上又滑倒了

 

滿地濕得

泥濘

我慢慢嗅出

這些泥土的一股

香味

 

我開始學會泥濘的意思

 

隨著年齡的增長,詩人的認識在日益深化。筆者感覺,詩人十分珍視平淡、從容的生活,就像他從一粒粒沙中所看到的那樣:

    「沙」

偶然的乘風而過

或翻滾凌飛

皆不喜不怒

 

曾經亭台樓閣的

挑逗

亦不愛沾花

 

仙人掌屢次笑問

歸期何時

 

唯見你月月歲歲

依然地上從容

活出

真我

 

在表現方法上,該詩集有如下特點:

 

首先,繼承民族文化傳統。

 

微型詩「文化」表達了詩人對民族文化的體認、吸收,詩中寫到:

母乳

多汲

越快成長

 

詩人從古詩詞中不斷汲取營養,逐漸化成自己的血脈,他的詩,愈到後期寫得愈精致,古典化的氣息愈濃。請看「永恆」一詩:

閉目凝神那麼久

捨不得放鬆

一寸泥香

你就這麼輕輕去撫琴

入夜與鶴為群

守住古松老樹昏鴉

 

這首詩的意境不由得令人想起馬致遠那首著名的「天淨沙·秋思」,以及宋代林逋「梅妻鶴子」的千古佳話。

再看「竹影清搖」一詩:

沐春一枝秀

立出自我

撐起大地一點

頂著昨日幾番情懷

抱負綠化小城的

滿腹理想

 

灑滿江翠碧

臨水

借過淨照

今夜   竹影清搖

 

    這首詩表達了抒情主人公對理想堅定不移的追求,用詞典雅、有唐宋遺風,筆者不由得想起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所說過的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其中,第一種境界就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詩集中古典味頗濃的作品還有「殘」、「春」、「讀海」、微型詩「梅」、「蘭」、「菊」、「竹」,以及前文提到的「一生願與歲月伴墨磨」等等。

 

其次,突破傳統意境。

 

以蓮花為例,自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問世以來,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形象已經成為了經典。詩人蔡忠也愛蓮,並寫了好幾首詠蓮的詩,如「都是眼中最清高」、「蓮」、「蓮,再污再泥也不怕」、「春蓮」、「一梗蓮影」、「撐陽蓮蓬」。他的詠蓮詩在繼承古人的基礎上,力求突破,寫出新意,比如「蓮,再污再泥也不怕」這首詩:

一種不顧一切的陶醉

風中一枝

清秀

 

淡泊是耐得住的

潭外亂飛

渾濁的塵埃

意圖混亂

滿江的黛綠

 

即使昨天今朝明晨

不經意被那些最污最腐的

又膠成黑粘粘一團的

泥漿

更顯無比魅力

高潔自如

皆是如來的

寶台

 

這首詩在讚嘆蓮的高貴的同時,突出了蓮的淡泊、寧靜,以及對真我的執著,並加入了禪意。

詩歌《蓮》抒發的主要是一種歲月感懷,一種對人生的穎悟,詩的末尾提及“佛”;《春蓮》一詩讚美的是蓮的胸襟開闊、有容乃大;《撐陽蓮蓬》一詩表現的是蓮的樂觀、奉獻;寫於2010年的「一梗蓮影」則顛覆了蓮花傳統的正面形象,詩中寫道:

激著臉

大聲稱道

“我是一朵潭中最盛開的

紅蓮”

 

一顆石頭

向著水中扔去

你的倒影

蕩得很

 

蓮的形象,在詩人的筆下,演繹得更加搖曳多姿。

 

再次,虛實相生、善於變幻。

 

在寫詩人的筆下,花非花,物非物,核心是大寫的人字。運用得巧妙與否,則考驗著詩人的功力。詩人蔡忠在這方面初露頭角,寫出了一批精彩之作,以下僅以他的四首微型詩為例。

第一首詩是微型詩「名字」:

萬千朵異香

我只選擇你這瓣

絕美的玫瑰

此詩意象美、比喻妙、意深沉、耐咀嚼。

 

第二首詩是微型詩「父母」:

有兩尊活佛

家中的一個個小信徒

不求也應

這首詩寫盡了天下父母的可敬、可嘆、可憐!

 

第三首詩是微型詩「影子」:

跌倒  站起

掙扎的路程上

真我永遠相隨

這首詩是抒情主人公與自我心靈的對話,是對溫暖與支持的呼喚。

 

第四首詩是微型詩「道理」:

愛作佳肴

別忘也留一碟

自我細細品味

這首詩無一字談「道理」,它的道理卻讓讀者了然於心,真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以上這幾首小詩,題材都極為常見,詩人卻寫得不落俗套、入木三分,讓我們充分領略了詩人才情的凝聚、智慧的閃光。類似這樣的佳作,詩集中時有出現,它們都彰顯了詩人的創作個性,並預示著詩人廣闊的發展前景。

 

結 尾

 

值此詩集出版之際,詩人還不滿30歲(1984年出生),他在自序中有這樣的話:

從來不敢揮霍過點滴時光,不是捧書在心中,就是書畫陶冶品行,便寄情詩文,一心只想把生活的層面一一寫真,反照人生面目,或謳歌美德;激功頌讚藝術的素質,捕捉歲月的一鱗半爪,審美價值品級,希望每個角落黑暗的厚度慢慢薄去;讓真愛持世,笑聲不再殘損……

 

這是詩人內心志向的表白。寫詩是需要耐性與意志的,寫詩也是一個養心的過程。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身處紛紜複雜、變幻莫測的現代社會,靜心實屬不易,也更難得。祝願年輕的詩人蔡忠能沿著自己認定的方向一路遠航,為越華文學的繁榮添磚加瓦!最後,讓我們以詩人蔡忠自己的一首詩作結:

「方向」

 

  

西   

  

 

任逍遙

 

指南針

永不弄錯

自己堅定選擇的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