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逝世有感

 

 

金庸走了,世人聞悉,無不惋惜,一代武俠小說泰斗,悄然消逝,江湖上難再熱鬧,如他小說中刻骨銘心,波譎浪漫的愛情故事,難再重現,一眾金庸粉絲,唯有黯然傷神。

 

我是金庸迷,他的很多作品,我曾翻讀多次,求學期間,考試溫習之夜,只要書攤金庸小冊送到,管他挨夜,也要先把他的小說追完再說。直到現在年邁了,床頭也不時擺放一兩本他的精品,閒時無聊,隨手翻讀其中精彩段落。

 

    七五年越南易幟,逃亡香港,那時金庸的小說寫作已封筆,但仍為其明報社論操刀,他的社評,擲地有聲,鏗鏘有力,震聾發聵,對政權的獨裁專制,對社會的不公不義,鞭撻不遺餘力,每天我必手執一份明報,為的只是看他的社評。

他的小說,俠骨柔情,豐富多姿,讀後知識開闊,語文提昇,獲益匪淺。可以說,早期的他,一直是我心中偶像,是正義的捍衛者,是大俠的化身,也是我膜拜的良師。

 

來澳後,就沒有多大機會讀明報了,但使我最感錯愕的是他給鄧小平召見,及擔任香港基本法草擬委員後,竟來個轉身,提出的雙查方案,其對香港民主的保守及日後的袒共態度,令人惋惜,感嘆昔日錚錚漢子,脊梁何在?風骨何在?心目中的大俠形象,在嘆息中慢慢褪色。

 

大時代的烘爐裡,多少知識份子,幾許博學英才,總逃不過功名利祿的指爪,也逃不過威權的魔掌,只能仰息於淫威下。一個民族的興衰,端視知識份子的作為,但放眼世界,那些哀嚎遍地的國家,當中的知識份子,又有幾人能腰背挺直,諍言為國?

 

    儘管如此,金庸的小說創作,文學造詣,很少人能望其項背,讀他的小說,我還是樂在其中。

 

                      2018.11.04寄自澳洲雪梨

                      2018.11.19披刊於澳洲大華時代週報

                                 《風笛詩社墨爾本專頁》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