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詩與曲補遺
 
文/唐孝先


筆者「《春江花月夜》詩與曲」一文提及:「古典琵琶大套文曲《夕陽簫鼓》,又名《潯陽月夜》、《潯陽琵琶》或《潯陽曲》,意境悠長,明清時期就已流傳。」「一般說法,此曲後來取意唐詩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我的看法是,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的柳堯章、鄭覲文,將《夕陽簫鼓》改為絲竹合奏,而唐代詩人白居易名篇《琵琶行》首二句即為“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索索。”後面又說:“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詩中三次提到潯陽(今江西九江境內長江段)。因為《夕陽簫鼓》又名《潯陽月夜》、《潯陽琵琶》或《潯陽曲》,就根據成詩於潯陽畔的《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句,更名為《春江花月夜》,樂曲主奏樂器為琵琶、簫。」

據史料記載,正是大同樂會鄭覲文先生將此曲定名,並首次用絲竹演奏搬上舞台。用絲竹編配也是大同樂會一大貢獻。

這裡要補充介紹曾任大同樂會琵琶演奏員的秦鵬章先生。

近現代民樂家、著名指揮家、琵琶演奏家秦鵬章(1919-2002),祖籍無錫,生於上海。上小學時隨國文老師學習二胡,小學畢業後加入民眾教育館國樂組,演奏江南絲竹、廣東音樂。

 

琵琶大師秦鵬章先生
 


他1932年13歲時加入上海大同樂團,演奏簫、琵琶、大忽雷。1933年師從衛仲樂學琵琶和古琴。1934年任大同樂會琵琶獨奏演員。1935年,秦鵬章獲上海市兒童音樂廣播比賽琵琶獨奏獎。同年考入百代公司國樂隊,為錄製電影配樂,演奏了大量樂曲,如:《彩雲追月》、《花好月圓》、《春光舞》等。次年從俄國音樂家維爾尼克(A. Vernick)學單簧管。後入上海管弦樂團任單簧管演奏員。

1937年,秦鵬章考入國立上海音樂專科學校,從汪昱庭學琵琶,從黃自學作曲。1941年秦先生從德國音樂家弗蘭克爾(W. Frankel)學習現代和聲。1942年參加上海藝術劇團,先後擔任演奏、配樂作曲及指揮。1944年參加中國青年交響樂團,任首席單簧管。秦鵬章先生1946年任郵政軍樂隊指揮,1948年兼任國立上海音專單簧管副教授。次年任上海交響樂團首席單簧管。

1950年,秦鵬章先生任中央音樂學院華東分院副教授。1954年,他出任中央歌舞團樂隊指揮兼藝術指導,使這支樂隊成為既能給舞蹈伴奏,又能獨立演奏的樂隊。他刻意訓練、指揮樂隊的同時,移植、改編了大量作品,如:《金蛇狂舞》、《廣陵散》、《春節序曲》、《瑤族舞曲》等。

 

青年時代的秦鵬章
 


秦先生1960年起任中央民族樂團指揮、作曲和獨奏演員,多次出國訪問演出。

秦鵬章先生和羅忠鎔先生編配過琵琶古曲《春江花月夜》,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