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聖公會教堂,現名無錫基督教堂
 

 
無錫聖公會 輔仁中學 楊四箴
 
文/唐孝先


無錫聖公會教堂,現名無錫基督教堂,是一幢歌特式建築,旁邊有高大的鐘樓,位於江蘇無錫市中心繁華地帶。這座教堂的歷史,可以回溯到20世紀初。

1901年,美國傳教士郭斐蔚主教(Bishop F. R. Graves)委派麥甘霖會長和中國傳道人朱寶元會吏來無錫開設教堂,籌備創辦錫金聖公會。1902年,美國聖公會傳教士慕高文會長偕同朱友漁會長及張子明會吏來無錫接替,正式開始宣教。1908年,在二下塘(現中山路)購置桑田20多畝,建造小禮拜堂和牧師住宅,初名「聖公會聖安德烈堂」,後燒毀。1915年,一位美國律師為亡女捐獻,在安德烈堂原址復建,於1916年建成一座紅磚紅瓦紅地坪的哥特式大教堂,建築面積856平方米,10米多高,定名「無錫聖公會聖十字教堂」。1917年,美國牧師戴澤民任會長,華人楊四箴任會吏,1920年楊四箴升任會長,直到1947年退居榮譽牧師。

 

教堂和旁邊的鐘樓
 


2005年,中國基督教協會會長丁光訓主教來無錫基督教堂參觀,進門便說:「這裡有個楊四箴!」

楊四箴是無錫聖公會第一任華人牧師會長。1918年7月3日,上海聖約翰大學無錫同學會唐繼雲、楊四箴等人提議,由會員集資四千銀元,創辦私立輔仁中學,校名取義《論語 • 顏淵》「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校訓為「明道進德」。私立輔仁中學於當年9月14日開學,首任校長是慕高文。楊四箴教英文,任校董。1927年起,楊四箴出任校長,領導校務三十多年。

當時輔仁中學主要科目分兩大類:國文、中國歷史、中國地理等,用中文教材、中文講課;英文、數學學科、物理、化學、生物學科、外國歷史、外國地理等,採用英文原版教材、用英文講課。學校不設宗教課,也不宣講宗教信仰。輔仁中學教學質量高超,被人們視為進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的預科學校。

輔仁中學禮聘高水準的賢士學者任教,一貫堅持中英文並重。國文老師潘抱存,後轉任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朱雪英(楊四箴夫人)、沈制平老師,努力授課,給學生打下堅實的英文基礎。沈制平老師後任蘇州大學外語系主任,筆者讀外語系四年級時,他教我們英文精讀課。音樂老師楊蔭瀏,後任中國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采風整理了《二泉映月》等名曲,成為中國近代民族音樂的權威人士。

 

教堂內景
 


無錫輔仁中學畢業的校友中,精英輩出。他們中有:文學家、作家錢鍾書;工程熱物理和自動化專家錢鍾韓;美國「太空服之父」唐鑫源;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宏;藥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秦伯益;和神經生物學家陳路等等,他們也都是無錫藉人士。

幾十年致力學校教育、培養人才的楊四箴校長,有他鮮為人知的人生經歷。

1927年,國民黨清黨,北伐中的國民革命軍四處搜捕、處決共產黨員。中共在無錫的負責人秦起,已於4月14日遭殺害。楊四箴在上海聖約翰大學神學院讀書時的同學、無錫人浦化人,是共產黨員,已在通緝名單上。此時浦化人驚慌失措、走投無路,他便帶了一個皮箱到聖公會找楊四箴庇護,以免殺頭。他相信信神的人,不會為了得到懸賞獎金而出賣朋友;軍警當局也不會想到教會的洋樓裡躲著一名被通緝的共產黨員。楊四箴冒著風險收留了浦化人,保護好他。

浦化人青少年時就信仰基督教,中學在美國聖公會辦的教會學校蘇州桃塢中學讀書、大學讀聖約翰大學神學院。後來又接受共產主義信仰,加入共產黨,長期以基督教牧師的身份為掩護,從事共產黨活動。國民黨清黨風潮過去後,浦化人再度返回西北軍,在「基督將軍」馮玉祥部隊裡當軍中牧師,同時發展共產黨地下組織。

 

2006年筆者(右)和上幼稚園時的韋志勤(左)老師合影於教堂講台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已是中共高官的浦化人衣錦還鄉,曾到楊四箴家感謝他的救命之恩。

1952年,政府接收輔仁中學,改制為無錫市第二中學,楊四箴把校產、黃金、美鈔全部清冊登記,移交政府,他留任市二中校長至1958年退休。

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中,楊四箴被誣陷為「美國特務」,無錫市「七三一」專案組把他抓起來隔離審查。期間他夫人朱雪英女士被殘酷鬥爭,中風身亡。

審查過程中,楊四箴向專案組交待庇護共產黨員浦化人的往事。當有關人員訊問浦化人時,浦化人夫妻兩人竟說與楊四箴素不相識。

 

1970年3月17日,楊四箴親筆寫的坦白交代
 


1972年,尼克松訪華。為了統戰需要,楊四箴獲得釋放。由於長年關押審訊,這位曾獲遠東運動會銀牌、創中國撐竿跳記錄的運動健將,已折磨成身患重病的人。老校長獲釋不久,即於當年病逝,享年76歲。

改革開放後,無錫市二中為老校長楊四箴舉行平反昭雪的追悼大會,全國各地老教師、老校友千餘人聞訊趕來參加大會,還有海內外校友發來追悼電文、敬獻花圈,感謝母校培養的恩德,場面極為感人。

1994年,民辦輔仁中學在旅居香港的無錫唐氏後人等資助下,又在無錫市二中新址開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