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葉戲詠
2013. 10. 19

 

紅苕匍匐翠延伸  蠲毒生津清味純
護國饌饈傳昰昺  開筵綠蔓出潮人
雙陳閩粵後知妙  宋祖唐宗未曉真
番字皆因異地出  尾頭兩汕數家珍


【詩注】

        紅苕 即番薯(學名:Ipomoea batatas),又名紅薯、甘薯、山芋、番芋、地瓜、線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
        
護國饌饈傳昰昺潮汕詩翁張華雲(1910-1993)有《竹枝詞護國菜》曰:「君王蒙難下潮州,豬嘴奪糧餉冕旒,薯葉沐恩封護國,愁煙慘綠自風流。」昰昺即宋末第十七,十八,二小帝趙昰(音是),趙昺(音炳) 。傳說昰昺為元蒙大軍追殺,逃抵粵東,破寺中吃到老僧所煮番薯葉,得解飢腸,認為江山有危,番薯葉救駕,乃稱之為護國菜。此說未必真實,但昰,昺二帝確是逃難走過潮州。
       
開筵綠蔓出潮人:潮汕人以番薯葉製羹,成筵席中十大潮汕名菜之《護國素菜羹》。
        
雙陳閩粵後知妙:據云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 年),番薯從西班牙殖民地呂宋(今菲律賓)由閩省長樂人陳振龍帶回中國種植。事見福建巡撫金學曾所撰《海外新傳七則》: 「甫及四月,啟土開掘,子母鈎連,大者如臂,小者如拳。」另說東莞人陳益從安南首先將番薯引入廣東。事見《東莞縣志 物產 薯》所引《鳯岡陳氏族譜》:「萬暦庚辰(萬曆八年,公元1580 年),客有泛舟之安南者,公(陳益)偕之,比至,酋長延禮賓館,每宴會,輒飨土產曰薯者,味甘美,公覬其種,賄於酋奴,獲之
        
宋祖唐宗未真:若蕃薯於明時傳入中國,則唐太宗,宋太祖自然不知番薯為何物。


多倫多鄧超文笛兄2013. 10. 24箋注:

    山野粗粱,能奉至尊,饌稱護國,蔓出潮人。而源自番地,移植閩粵,據史當於明萬曆年間。若蕃薯果於明時傳入中國,則唐太宗,宋太祖自然不知番薯為何物。畢詩究典尋源,又一明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