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橙縣☆鬷邁廬主提供珍貴文獻

 

越南古代詩人誦屈原詩歌

 

最近一個多月前在網上,無意中看到一位籍貫湖南汨羅,生於1989 年,陜西師範大學文學院研究生的彭丹華小姐,自《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中整理出越南古代詩人誦屈原的詩歌,每篇並附作者簡史,其中1213 兩首,出自Truyen Kieu 作者阮攸 Nguyen Du. 我對古代越南漢詩,地方掌故,甚感興趣,看到此篇,喜出望外,乃隨即下載,原文為簡體,經我自動轉為繁體,希望沒有錯誤,內中有些字原為「□」的,是網上原文所見。今距甲午端午還有兩週,看看越南古代文士詠屈原作品,不亦快哉!

《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共25 冊,為中越合作編印,2010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目前售價人民幣12420 元。可上中國亞瑪遜查詢。

Truyen Kieu全書:

http://www.informatik.uni-leipzig.de/~duc/sach/kieu/

 

鬷邁  2014.05.19

==================

 

 

 

清代越南使者詠屈原詩三十首校讀  彭丹華

    Truyện Kiều - Nguyễn Du

 

《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越南所藏編)》(《以下簡稱《集成》)共作者53人,均為1619世紀出使中國的使者。越南為古代中國的四個同文國之一,也推行科舉取士,所遣使者均飽讀《詩》、《書》,熟知中國文化,且擅詩文。

 

屈原作為歷史文化名人,亦為越南使者所共知。在《集成》中,詠屈原的詩作極多,除去部分略有提及的詩作之外,共22位作者30首詩。這些詩均在湖南境內沿湘江而作,其中可以確定汨羅10首,長沙5首,湘潭3首,衡陽、祁陽各1首,其餘確切地址不詳。

 

1.弔三閭大夫

舟自陰湖進發,經龍鳥嘴乃汨羅江故道,昔屈原沉於此處,其墳並廟,去江三里,逓年端午日,楚人競渡龍舟以弔之。

 

彩鷁凌波水暎窗,罟師報道汨羅江。

騷人何處秋蘭詠,漁父空橫午笛腔。

 

雲積愁思還淡蕩,波涵忠憤故舂撞。

悠悠風韻三千載,浩氣猶留五月艭。

 

【墨批】:此詩亦可泣鬼神矣。楚些上諸仙雜,自是洞人,開有而精□瑩徹,凜然欲生,盡被作者道破,可謂詩人不盡題矣。

 

作者阮宗奎(1693-1767),號舒軒,越南太平御善福溪人,乾隆七年、十三年兩次使清。墨批為欽差翰林出身禮部郎中鄭肇奎(字光星,號壁齋)作。,同。罟師,此處指船夫。,當作楚些上諸仙雜,自是洞人,開有而精瑩徹,此三句缺一字。讀為suo,句末助詞,楚些或指《楚辭》。,又字形相近,疑當作,即

乾隆《長沙府志》云:烏龍江在三峰山下入鱉池。晉有堪輿家記其地:烏龍嘴過狀元生。’”今湘陰縣仍存烏龍嘴,龍鳥嘴當為使者誤作或後人誤抄。又云:汨羅江,縣北七十里,源出豫章,流經湘陰縣分二水:一南流曰汨水,一經古羅城為羅水,至屈潭合曰汨羅,西流入湘。又云:屈潭,縣北六十里,即羅淵也,屈原懷沙自沉處。屈原墳與廟均在今汨羅市,汨羅1966年自湘陰劃出,因而本文中題為在湘陰詠屈原的詩作實在今汨羅。屈原墓,光緒《湘陰縣圖志》載其在汨羅山上,《水經注》、《通典》、嘉慶《大清一統志》等均有提及,今汨羅山有屈原十二座疑塚,墓碑為清朝所刻。阮氏所見三閭大夫祠(廟)當在公悅圍北。


2.瀟湘百詠之九十四
顧瞻古廟對斜陽,遙憶忠臣恨轉長。
湘浦空懷哀郢國,楚宮一向夢高唐。

作者黎貴惇(1726-1784),字允厚,號桂堂,越南太平延河人,乾隆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以甲副使身份出使中國,有詠瀟湘絕句一百首。按黎貴惇北使行程,此詩當為其行經今汨羅市屈子祠所作。郢,《說文解字》云:郢,故楚都,在郡江陵北十里。饒宗頤《楚辭地理考》有詳細考證。高唐,指楚襄王高唐,夢遇巫山神女事,此處有諷喻意。

3.瀟湘百詠之九十五
離騷遺調不堪聽,長慨三閭舊義馨。
南楚山河非是昔,凄涼千古獨醒亭。

作者黎貴惇。獨醒亭,光緒《湘陰縣圖志》云:舊在南陽洲屈子祠前……,乾隆二十年知縣陳鐘理徙建玉笥山上。屈原被讒流放,美政理想不得實現,而楚國終為秦滅,宗族不存。黎貴惇為後黎朝末期人,早期仕途通達,雖與屈原處境迥異,但同為文人,亦解其心,憫其忠憤。

4.望三閭大夫廟
廟在汨羅江岸。進退韻。
極目幽篁俯碧涯,讀騷疇不觧憐才。
修能皎潔香為佩,孤憤紆綿石可懷。
湘水逝波千古恨,郢門殘徑九章哀。
試思羗些行吟處,渺渺沙汀擁晚霾。

作者潘輝益(1751-1822),字謙受,號裕庵,越南天祿省收獲縣人,歷後黎、西山、阮朝三朝,著作頗豐。乾隆五十五年使清,賀高宗八旬壽辰,頗受優待。此詩作於其北使歸程。讀作ai。疇,誰。。此詩所詠三閭大夫廟在今汨羅玉笥山,山上樹木蓊鬱,芳草遍生。修能,《離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屈原流放期間作《九章》,王逸《楚辭章句》序云:屈原於江南之壄,思君念國,憂思罔極,故復作《九章》。羗些,或為楚些之誤。

5.過湘潭三閭大夫
蘭珮騷人孤憤地,星槎海客遠時。
九州皆楚烏乎適,千古憐君更有誰。
天既假才無用問,身應與世了相迎。
歠醨一奠湘江上,瑟瑟秋風滿岸飛。

作者段浚,又名 段阮俊,越南瓊瑰縣海安社人,生卒年不詳,此詩為其乾隆五十五年北使所作。蘭珮,屈原《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星槎,喻出行所乘之船,語出晉張華《博物志》。歠醨,飲薄酒,《漁父》: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文選》作,《楚辭》作。九州,《離騷》:思九州之博大兮,豈惟是其有女?九州皆楚,謂屈原忠君愛國。此詩慨嘆屈原,憐其幽獨,作者故作反語,悲憤之情立見,或有惺惺相惜之感。(編者按:據騷人孤憤地一奠湘江上 推斷,此詩應作於湘江汨羅段,汨羅江在這裡注入湘江,是屈原行吟和懷沙自沉之地)

6楚三閭大夫
不是懷沙怨楚王,彼天難問問瀟湘。
疑將口舌扶宗國,豈愛皮毛處雊堂。
往事幾回逝水,離騷終古斜陽。
九疑有路逢盧舜,脩脩應添一起良。

作者吳時任(1746-1803),字希尹,號達軒,越南河內清威縣左清威社人,乾隆五十八年北使。頷聯當為之誤。
屈原作《懷沙》、《天問》,王逸《楚辭章句》云其作《天問》以渫憤懣,舒瀉愁思。九疑,山名,在湖南寧遠縣。《山海經·海內經》: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的俗體寫,虞舜,屈原《離騷》: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此詩感懷屈原雖有愛國之心,卻不逢明主,惋惜其生不逢時。吳時任由後黎朝入西山朝,歷經兩朝,此詩或念及自身,有感而發。

7.題三閭大夫
輕視兒身重楚邦,忠魂耿耿汨羅江。
煙浮芳渚疑愁色,日浸清流見義腔。
千載知音惟賈誼,九原同志有龍逢。
離騷一曲無限恨,空對年年競渡艭。

見《集成》第8冊《使程詩集》,作者不詳,越南西山朝人。此詩當作於乾隆五十六年至五十九年北使經汨羅途中。當作。賈誼,漢初人,少有才名,年二十餘為博士,因讒被貶長沙,作《屈原賦》。龍逢,夏時賢人,因諫而被桀所殺,常與比干同稱,《莊子·胠篋》:昔者龍逢斬、比干剖。屈原懷沙自沉,此舉後人不解者大有人在,揚雄、班固、劉勰均頗有微詞。班固尤為尖銳,直斥為露才揚己貶潔狂狷景行之士。作者憐屈原孤絕悲憤,世人不能解其心,千載之後,實引自身為其知己。

8.湖廣歸舟途中作三十韻之四
雲橫回雁夕陽遲,石岸船頭樹影移。
二載一聞新國號,五湖兩度故鄉思。
孤蓬短棹滄江臥,細雨殘風畫角吹。
過客莫從漁父問,汨羅自古楚人悲。

作者吳仁靜(1763-1813),字汝山,越南嘉定人,博學能文,與鄭懷德,黎光定並稱嘉定三家。嘉慶七年初北使,同年十一月,阮朝又派黎光定等組成的使團,請改國號為南越。因未獲允許,二使團滯留湖廣數月,次年四月北上,獲新國號為越南。此詩融入家國之思,旅途艱辛之感,心境與千載之前的屈子不無相似。

9.登拱極樓
步雲田元韻。樓在橘洲,長沙府城對岸。
長沙湘水轉蒼茫,拱極樓頭望岳陽。
漢傅文章遺古樹,楚臣忠憤逐蒼浪。
詩臨畫檻雲隨步,酌就花欄雨洗腸。
淡薄可憐禪味冷,一甌山茗客情芳。

吳澧溪評:賈屈之事,千古同嘆,過長沙者原自有此詩料。
作者黎光定(1759-1813),字知止,號晉齋,嘉慶七至八年以正使身份使清。雲田,或為張祈倬,字雲田,長沙人。吳澧溪,即吳時位。此詩雖題為詠拱極樓,亦詠屈賈之事。拱極樓,在長沙橘洲,乾隆《長沙府志》云:拱極樓在水陸洲寺後,約高七八丈,西瞻岳麓,俯瞷潭流。相傳西漢賈誼謫居長沙,曾植橘樹。屈原與賈誼遭遇相似,世人多以屈賈合稱。

10.過湘陰懷三閭大夫
九州皆楚更何歸,一節長令萬古貽。
激濁江頭天色霽,獨醒亭上月陰移。
清風表表留湘派,忠悃拳拳溢楚辭。
過客千秋憑處,衡雲暗淡水漣漪。

作者武希蘇,生卒年不詳,號澹齋,越南唐安慕澤人。阮朝開國皇帝阮福映即位,建元嘉隆,清廷封其為越南王,阮朝於嘉隆三年(清嘉慶九年)遣使致謝,武希蘇以使部錄事身份參與使清。此詩為武希蘇過湘陰,見汨羅江邊相關古跡而作。

11楚三閭大夫
衣冠且惜坐泥塗,志潔安能混俗污。
一日尚存惟見楚,九疑亦(是)遇豈從虞。
騷音長是(衰)哀鳴鳥,汨水猶為正首狐。
千古忠魂原不散,些公未已自招呼。

作者吳時位,生卒年不詳,嘉慶十四年使清,此詩作於去程經汨羅途中。原題為楚三閭夫人,當為抄誤。泥塗,《莊子·秋水》云:寧生而曳尾塗中。首丘,《哀郢》: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些公,或指屈原。此詩頌屈原忠貞,雖遭流放,不改其愛國之心。

12.湘潭三閭大夫二首之一
好脩人去二千載,此地猶聞蘭茝香。
宗國三年悲放逐,楚辭萬古文章。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5%AE%97%E5%9C%8B%E4%B8%89%E5%B9%B4%E6%82%B2%E6%94%BE%E9%80%90%EF%BC%8C%E6%A5%9A%E8%BE%AD%E8%90%AC%E5%8F%A4%E2%96%A1%E6%96%87%E7%AB%A0&oq=%E5%AE%97%E5%9C%8B%E4%B8%89%E5%B9%B4%E6%82%B2%E6%94%BE%E9%80%90%EF%BC%8C%E6%A5%9A%E8%BE%AD%E8%90%AC%E5%8F%A4%E2%96%A1%E6%96%87%E7%AB%A0&aqs=chrome..69i57.2090j0j7&sourceid=chrome&es_sm=93&ie=UTF-8
魚龍江上無殘骨,杜若洲邊有眾芳。
極目傷心何處是,秋風落木過沅湘。

作者阮攸(1765-1820),字素如,號清軒,河靜省宜春縣仙田社人,嘉慶十八年北使中國。三年,《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之俗字。蘭茝、杜若,皆為香草,《楚辭》中多見,以喻美好。眾芳猶存,謂屈原美好形影響及今。秋風落木,《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13.湘潭三閭大夫二首之二
楚國冤魂葬此中,煙波一望渺何窮?
直教憲令行天下,何有離騷繼國風?
千古誰人憐獨醒,四方何處托孤忠?
近時每好為奇服,所佩椒蘭更不同。

作者阮攸。此詩感懷屈原遭遇。憲令,《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云: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奇服,《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又云: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寶璐,世溷濁而莫余知兮。謂近人雖仿屈原好奇服,佩椒蘭,而內心實與屈原不一也。(編者按:據此地猶聞蘭茝香秋風落木過沅湘楚國冤魂葬此中判斷,此兩首應作於汨羅)

14.三閭大夫廟
在祁陽縣城江崖上。進退格,多用騷,不妨運筆之雅也。
紆軫傷懷逝水濱,九歌憔悴幾君憐。
娥眉容易招讒女,蘭畹凄涼望美人。
湘庯千秋遺佩月,郢門何處白衣雲。
騷詞重感南來客,迢遞江皋攬茝蘋。

作者潘輝注(1782-1840),字霖卿,號梅峰,越南山西國威府瑞奎社安山邑人,此詩作於道光五年使清去程。道光《永州府志》載:三閭大夫祠,在四牌樓,即昭靈廟。李文馥《使程志略草》記祁陽三閭大夫廟,有乾隆御筆楹聯:經著《離騷》,托諷諫以悟君,屈心抑志,忍尤攘垢,耿耿孤忠,百世永監於湘水;吟名《漁父》,借歌詞以喻友,人醉我醒,人濁我清,悠悠獨抱,千秋長嘯於岐陽。” “當作,當作。屈原作《九歌》,為祭神曲,王逸《楚辭章句》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間,俗信鬼而好祀。娥眉,又作蛾眉,屈原自況,《離騷》: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白衣,受罰之吏,《晉書·蔡謨傳》冬蒸,謨領祠部,主者忘設明帝位,與太常張采俱免,白衣領職。此詩追懷屈原,憫其遭遇,又為其詩作所感,心向往之。

15.過汨羅屈靈均
湘江二支,下流分二支,左一支名汨羅江,右一支名灣河,使舟至分支處,轉入灣河,過湘陰出湖。
滾滾湘江水,浩(蕩)茫向汨羅。遙憶屈靈均,赴流此懷沙。

忠憤彼一辰,芳千萬古。環珮寥滄波,河洲餘宿莽。

我來望遺處,煙雨空冥冥。浮舟想競渡,倚蓬懷獨醒。長嘯瞻白鷗,清風向洞庭。

作者潘輝注。此詩為作者經屈原投江處,感其忠貞高潔而作。宿莽,《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王逸注為經冬不凋之草。按潘輝注有《端陽過馬頭山》,其經汨羅時,觀競渡時間已過,作者只能浮舟想見其盛況,心中不免遺憾。獨醒,《漁父》: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潘輝注北行途中,因大雨阻程,泊舟湘陰縣三天,飽覽汨羅江風景,對屈原的感觸亦尤深。

16.詠三閭大夫
湘陰江程經烏龍嘴乃汨羅江故道,昔屈原別號三閭大夫沉於此,其墳與廟去江三里路,至今重五日,楚人競渡龍舟以之。
帆拂烏龍嘴,憑汨羅魂。懷沙人已沒,孤(中)忠一片存。
誰謂不知,五日舟競奔。《離騷》哀(鳴)唱罷,荒墳古廟門。

第五句下有小字注:《過賈誼宅詩》: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豈知。

作者黃碧山(1791-?),號懶齋,北寧龍編人,清道光五年隨使團北使。屈原流放沅湘、死於汨羅江,今汨羅江兩岸遺跡與傳說眾多,後人依《楚辭》及傳說名之,以寄哀思。《過賈誼宅詩》,《全唐詩》記為《長沙過賈誼宅詩》,劉長卿作是詩時,正值第二次被貶經過長沙。黃碧山作此詩,憫屈原孤忠,反劉之道而行之,述楚人競舟盛況,言屈原其身雖逝,忠魂長存。

17.端陽有懷
是日午舟抵淥口,暫泊。
衡嶺薰噓淥口津,榴花滿眼屬佳辰。
汨羅遙懷沙客,湘水重催擁節人。
幾處飛橈娛競渡,誰家采艾迓晴曛。
蒲樽追憶年前事,斑鬢偏驚跋涉頻。

予於己丑夏自廣南鎮解任,以端午登程回京,庚寅罷歸,在鳳城宅間。今日再奉使抵湘,回憶有懷。

作者潘輝注。此詩作於道光十一年第二次使清去程。端陽,有鬥百草、采艾、飲菖蒲酒之俗。淥口,在今湖南省株洲市境內,湘水與淥水彙合處。作者於道光五年第一次北使後,曾任廣南協鎮,不久遭貶謫,復又充任使清乙副使,自云:余此次仰蒙特簡,再奉使華,聞命震驚,實出意料之外。潘輝注仕途坎坷,兼之長年奔波跋涉,心中憂戚。作者端午重舊地,感懷屈原遭遇,念及自身,乃有此作。

18.題三閭大夫廟
懷沙壹赴水江湄,人與離騷共淚垂。
忠憤不惟今可,過湘還有賈生悲。

作者張好合,號亮齋,越南新隆新慶人,清道光十一年、道光二十五年兩次使清。此詩為張好合於道光十一年以甲副使身份使清時所作。《夢梅亭詩草》按行程順序編排,據越南使者的行程,此詩題詠的三閭大夫廟當為今汨羅市屈子祠。

19.過屈原廟
忠誠寸念付蒼蒼,放逐孤臣只自傷。
一代騷詞懸日月,千秋名跡播衡湘。
長江水闊魚龍冷,古廟風來蘭芷香。
回視楚城應不遠,高台崇榭久荒涼。

作者黎光院,生卒年不詳。道光十三年北使。此詩所詠屈原廟具體地址不可考,《集成》收錄使者在汨羅、祁陽等地詠屈原詩均稱作三閭大夫廟(祠)。(編者按:汨羅現存屈子祠清同治八年前稱三閭大夫祠,民間俗稱屈原廟。 據長江水闊回視楚城 等句推測,此詩應為作者回越時經汨羅所作。)

20.衡陽端陽日遣興
征帆縹緲屢移津,異地還臨重五辰。
積雨連霄迷楚澤,滿江何處靈均。
數杯蒲酒酬佳節,幾個漁船乍近鄰。
獨倚熏風拂衡茝,輕香吹送坐中頻。

作者黎光院。重五,即端午,是日楚地多雨,今仍有五月五,漲大水民諺。當作

21.汨羅有懷次韻三陪臣唱
千里寒沙漲碧流,披蓬一望思悠悠。
更無澤畔行吟客,剩有滄浪鼓枻舟。
孤雁聲來芳草暗,夕陽影過淡煙浮。
徘徊哀郢當年事,岸芷汀蘭幾度秋。

作者芝香(?-1871),號郿川,越南海陽省安眉縣人。道光二十五年、咸豐二年曾兩次北使。此詩作於道光二十五年第一次北使。其時,芝香任第一副使,同行張好合任正使、王濟齋任二副使,《集成》稱張為大陪臣、王為三陪臣。行吟,《漁父》:屈原既放,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鼓枻,《漁父》: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較王詩,詩主題更集中,臨景懷人,悲屈原遭遇,遙想其遺風,感慨古今千載之隔而蹤跡全無。

22.王濟齋原唱
滾滾長江盡日流,一天雲影碧悠悠。
路過三楚獨清水,人似重陽競渡舟。
寒雨塞空山欲睡,輕煙迷岸浪添浮。
不才難忠魂慰,閑誦離騷送暮秋。

題目為筆者所加。此詩為王濟齋於道光二十五年隨張好合、芝香北使途中所作,附詩後,記楚地景,抒旅途匆忙之感,兼詠屈原。三楚,即西楚、東楚、南楚,《史記·貨殖列傳》:夫自淮北沛、陳、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此東楚也九江、江南、豫章、長沙是南楚也。屈原投江處為屈潭,相傳此處水尤清。“”,疑當作

23.觀屈原賈誼傳偶得
懷沙騷客長齎恨,屈哀詞亦自傷。
忠憤此心關社稷,治安一策見文章。
競舟古渡空遺塔,壺井幽居剩石床。
自古有才未聞道,難將義命順行藏。

第六句下小字注:屈原以五月五日自投汨羅江,後人於此日競舟以之,於江邊招魂,建虛塔。賈誼謫長沙間,所居有壺井,小而深,上斂下大,狀似壺,世傳誼所自鑿。井旁有一腳石床,才容一人坐,俗亦云誼坐床。

作者阮(1799-?),字定甫,越南清化農貢人,道光二十八年以乙副使身份使清。齎,今通作。虛塔,或即屈原塔,嘉慶《大清一統志》云:屈原塔,在湘陰縣北,汨羅江邊,相傳宋玉景差招屈子魂處,後人於此建塔。賈誼故宅,今長沙仍存,嘉慶《大清一統志》云:在長沙縣西北濯錦坊。聞道,《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24.泛湘有懷古跡
溯漓未已又沿湘,楚粵雲山共渺茫。
湘水白分漓水綠,楚山繡錯粵山蒼。
梧峰竹島皇英恨,杜沚蘭洲屈宋香。
別是文章清彗氣,古今多少伯圖荒。

作者阮文超(1799-18671872),字遜班,號方亭,越南河內清池金縷鄉人,清道光二十九年以乙副使身份使清,自廣西泛漓水入湘水,進洞庭湖。舟經永州,梧峰即九疑山。竹島為洞庭湖中君山島,上有二妃墓,湘妃祠。,水中小塊陸地。, 疑當作伯圖霸圖

25.於湘江五日前觀競舟
此水靈均生溯洄,湘人見水盡堪哀。
幾船鐘鼓歌如哭,五日未來魂肯來?

作者阮文超。作者觀競舟時為端午前,心存訝異,但競渡前一般有龍舟試水,實為預演。楚地信巫好鬼,王逸以為宋玉為作《招魂》,其序云:宋玉憐哀屈原忠而斥棄,愁懣山澤,魂魄放佚,厥命將落,故作招魂。

26.長沙有懷屈左徒賈太傅遺跡
屈平氣盛賈才高,淪落猶為振古豪。
北學未通文在楚,洛辭一變賦如騷。
憂深當世還無用,身廢窮鄉恰有遭。
湘水至今雙故宅,不堪城市日滔滔。

屈平,郢人,食邑於屈,在楚西,今荊州府秭歸縣,被放居於楚南長沙巴陵縣,故宅在焉。賈誼故宅在長沙城內,濯錦坊有屈賈合祠在焉。

作者阮文超。嘉慶《大清一統志》云:屈賈祠,在長沙縣西北,即賈太傅故宅。今存。北學,洛辭,均指賈誼學問,賈誼為洛陽人,北學相對於江南楚地而言。屈原故宅,在巴陵太平寺,宋致明《岳陽風土記》云:太平寺舊傳為屈原宅,蓋屈原被逐寓此,今岳陽縣新牆河仍有相公嶺”“相公宅遺址,鄉人云相公即指屈原。滔滔,《論語·微子》云:(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爾與其從避人之士也,豈若從避世之士哉?’”“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27.汨羅懷屈大夫
姱節平生信好修,孤臣忠曲付千秋。
獨醒無力彊三楚,遠引何心相九州。
侘傺騷音天可問,幽潛義魄水空流。
澧蘭沅芷遺芳遠,憑年年競渡舟。

李春暄評:讀之令人心酸。

作者潘輝泳(1801-1871),字涵甫,號柴峰,越南安山瑞圭人。清鹹豐三年至五年出使中國,中國文士李春暄有序並評。此詩作於其北行途中。侘傺,失意的樣子。《離騷》:忳鬱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28.長沙懷屈賈祠廟
太傅文章似左徒,遭時障蔽與愚諛。
行吟澤尚逢漁父,痛哭書難動武夫。
門見娥眉人共妬,江留月影夜同孤。
而今濯錦雙祠廟,幾度河山景自殊。

作者范熙亮(1834-1886),字晦叔,越南河內壽昌南魚人,同治九年以甲副使身份使清。。賈誼少居高位,定律令,為人所妒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云: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

29.泛湘有懷三閭大夫
滿江飛雨日陰陰,蒹葦飄莆幽恨深。
入郢空懷歌雪調,浮湘只合讀騷吟。
美人香草今何在,暮歲寒風思不禁。
太息長沙投一賦,百餘年後此知音。

作者裴文禩(1832-?)字殷年,號珠江、海農、遜庵,越南河內里仁府金榜縣人,光緒二年以正使身份使清。作者泛舟湘水,感懷屈賈之事。蒹葦,即蘆葦。莆,即蒲草,《天問》:咸播秬黍,莆雚是營。幽恨,庾信《趙國公集序》云:昔者屈原、宋玉,始於哀怨之深。雪調,《文選》宋玉《對楚王問》云: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曲高和寡,憐屈原幽獨。

30.長沙有懷屈左徒賈太傅
屈賈清風萬古(百代)降,豈惟騷賦擅詞腔。
悲歌何處空湘水,流涕當年到楚江。
憂國深心嗟此獨,論交謫地竟成雙。
煙波極目芳洲闊,春草萋萋過是邦。

作者裴文禩北行抵長沙時為初春。其時長沙重修賈太傅祠,裴文禩有《次韻和夏芝芩廉訪重修賈太傅祠落成五古》。

【結  語】
此組詩中有3首提及屈原與虞舜,這在中國紀念屈原的詩作中較少見。究其原因,使者在廣西由漓水入湘水,首先進入湖南永州,永州九疑有舜帝陵,舜帝相關傳說、遺址也多,使者既熟習漢文,熟知舜帝事跡。使者以為舜帝是千古明君,屈原是千古忠臣,可謂明君賢臣的典範,然而即便有如此明君,屈原仍將忠於楚國。這些詩歌或可窺見作者作為出使中國的越南使臣的微妙心理。
此組詩中還有數量相對較多的屈賈合詠之作。屈原與賈誼,一楚一漢,一南一北,相隔百年卻在湖南長沙有了交點,千載之後的越南使者經湖南長沙,感念二人遭遇,有此類詩作,實為極難得的巧合。二人均代表各自時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又因遭遇相似,自《史記》為其作傳後,二人合詠的詩作在中國十分常見。越南使者的這類詩作不僅憫二人遭遇,以賈誼為屈原知音,而且認識到《楚辭》對中原文化的影響,其地域意識亦隱約可見。
越南使者自全州入湘水後至岳陽洞庭湖的行程中,均沿湘江而詠,其詩多為途經祭祀屈原的廟或祠以及端午泛舟有感而作,可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典型。
使者們詠屈原,多傷其才、感其忠、悲其遇、憫其獨,與中國相同題材的詩作不無相似之處,從中可見中越文化認同之程度,確已超過一般國際文化交流之上。

 

 

多倫多鄧超文笛兄箋注:

  多謝寄來有關屈原資料,提到Truyen Kieu全書,

  記得杜豪宣兄舅舅張甘雨前輩曾有金雲翹詩有關著述,

  相信杜兄會有更多資料?

 

多倫多杜豪宣笛兄謹識:

  附影印二件回應和補充超文兄箋註。

  又少年時先舅常以豪仙」相稱。

 

 

@@@@@@@@@@@@@@@@@@@@@@@@@@@@@@@@@@@@@@

謝謝加州橙縣☆鬷邁廬主提供「越南古代詩人誦屈原詩歌」珍貴文獻

謝謝多倫多☆杜豪宣笛兄提供珍藏原著圖片檔两幀

謹此修正若干簡繁切換

== >       == >     == >    == >     == >

形像 == >     蔔居 == >      己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