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上海世博會

 

(世博雜記之三)

 

上海世博二日遊,我只參觀了十幾個展館,的確是少了些,說實的也不是一點遺憾都沒有。但從整體上說,我還是感到頗為滿意的,可以說,不虛此行。

 

首先,在回國前,我就對自己說,參觀上海世博會,主要是去感受一種氣氛,一種氛圍!能參觀多少個展館並不太重要,多固然好,少了也不必沮喪,在這個問題上不要太執著,否則可能就會掃興了。就像我每次到賭城拉斯維加斯去玩一樣,賭不賭,賭多少,這些問題對我來說都不重要,我對賭本身並沒有太多的興趣。我到賭城,主要目的只是去感受一種氛圍,一種特殊的氛圍,一種在特殊環境特殊景觀下彌漫著的氛圍,以期使我日漸講話、退化、老化的思維注入一些生機、新意、靈感!

 

兩天的世博遊,我覺得自己達到了目的。面對壯闊的場景,面對史詩般的畫面,面對洶湧不息的人潮,面對炎炎夏日似的熾熱感情,我有一種空前的震撼和深深地感動!什麼叫時代的潮流,什麼叫大氣候大環境;什麼叫翻天覆地,什麼叫日新月異,什麼叫奮發圖強,什麼叫開拓創新,什麼叫蒸蒸日上,什麼叫生機勃勃……看看世博園吧,看看中國館吧!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在這一片古老神奇的大地上,在這一片我們的祖先生生不息的土地上,到底發生了多大的變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上的變化,決不是這蒼白的文字所能充分表達和描述的!毫無疑問的是,今天,中華民族已經以嶄新的姿態,更加堅定的自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其次,雖說兩天我只參觀了十幾個展館,卻把整個世博園的五大片區基本上瀏覽了一遍。既然沒能進到裡面,那就看看她們的外形建築,欣賞她們的外在美吧。這次上海世博會,參展的有三百多個場館,這是空前龐大的建築群!更難得的事,她們都有自己的看點,自己的亮點。尤其是那四十幾個自建的國家館,設計師們更是煞費苦心,絞盡腦汁,別出心裁。她們有的巍峨壯觀,氣勢恢宏;有的精雕細琢,小巧玲瓏;有的娥眉淡掃,素面朝天,有的濃妝艷抹,色彩斑斕;有的強調民族特色,有的展示現代風貌;有的提倡古樸自然,有的極盡誇張浪漫。真是各擅勝場,各領風騷。

 

至於具體的建築造型,也是巧思不斷,奇招迭出,創意紛呈,回味無窮。諸如中國國家館是雄偉莊重的“東方之冠”,配以感天動地的中國紅;而萬噸級巨輪造型的是沙特館;毛茸茸的,有幾萬個發光觸鬚隨風舞動的是英國館;有十二座花瓣塔樓的童話世界的是俄羅斯館;有很多翠竹穿屋頂而出的是印度尼西亞館;羅馬尼亞館是個切開的大青蘋果;新加坡館像個八音盒;阿聯酋館恰似座“沙丘”;以色列館是個碩大的貝殼;瑞士館像蒙上了面紗;西班牙館則挎著個藤條籃子;日本館是只紫蠶;意大利館的混凝土是透明的;芬蘭館是只大白瓷碗;而世博文化中心則是一巨大的飛碟……

 

黑格爾在《美學》中認為:“就存在或者出現的次第來說,建築也是一門最早的藝術。” 而“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則更為人們所樂道。欣賞一座建築,尤其是欣賞一座有自己獨特風格,獨特個性,獨特內涵的建築,無異於欣賞一曲美妙動人的音樂。德國大詩人歌德曾說過,他在聖彼得大教堂前的廊欄內散步時,感覺到音樂的旋律。上海世博園三百多座展館建築,猶如三百多支風格迥異,旋律有別的樂曲,或抒情,或傾訴;或沉思,或躁動;或激越,或內斂;或粗獷,或典雅。她們全方位,全天候,全角色地散發著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美不勝收!而這三百多座“凝固的音樂”,三百多首“流動的建築”,又共同組合成一幅現代世界的風情畫卷;合奏成一曲壯闊的時代交響樂章!

 

我在上海世博園短短的兩天裡,得以一飽眼福,得以同千千萬萬的嘉賓貴客,共享這盛大的藝術饗宴,與有榮焉,終生難忘!

 

                                         20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