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謀出征莫天明


 近日讀《三國演義》,對其中一節頗有感觸。

 當年,袁紹虎踞冀州時,帶兵百萬,手下奇士謀才如雲。在劉備求救袁紹一同兵伐曹操的問題上,田豐、審配、沮授、郭圖對是否出兵爭吵不休。田豐主張添置軍器,練兵三年,“大事可定也。”審配認為,現在討伐曹操,易如反掌,怎麼能錯失良機?沮授反駁,現在起兵,不明智,主張放棄。郭圖則認為,剿滅曹賊,天時,地利,並且符合民情。

 面對謀士的各自主張,袁紹或充耳不聞,或狐疑不定,躇躊不決。幸好許攸、荀諶從外歸來,主張作戰,“以眾克寡,以強攻弱,討漢賊以扶王室。”袁紹這才猶猶豫豫地派兵30萬,朝黎陽進發。

 在許都的曹操聽說後,驚嚇出了一身冷汗。百般無奈,只好引兵黎陽,準備迎戰。兩軍隔八十里,各自深溝高壘。讓曹操竊喜的是,袁紹居然不攻不進。原來,袁紹心懷疑惑,不思進兵。錯失滅掉曹操的大好機會。後來,袁紹被弱小但善斷的曹操捕捉戰機後大肆進攻,一舉擊破。

 無獨有偶。

 筆者的一位同窗好友,博士畢業後在重慶一家製藥企業謀職。好友學以致用,翻閱國內外大量資料,長期蹲在市場調查研究,最後拿出一份周密而可行的調查報告,建議開發某項新產品,拓寬市場,拯救企業臨危之命運。

企業領導慎之又慎,邀請有關專家40餘人,展開研討論證30多次。眾說紛紜、爭辯不休,討論不斷,幾月下來方達成一致意見。企業正準備花財力人力“興師出征”時,卻聞訊相鄰一廠家早已捷足先登推出了同一系列產品,並獲得國家專利,產品一投市,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這家企業痛失良機,從此一蹶不振。

於是想起孫子的醒世警語,“好謀出征莫天明。”

誠然,我們作出大的決策,事前必須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做到胸有成竹,運籌帷幄,才好出征,但在當今社會,如果像袁公那樣好謀不征或慢征,處處遲遲不決,舉棋不定,行動緩慢,即使是再好的策略,再好的機遇,也會失之交臂。

201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