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行走

         ——蘇北沭陽詩情

 

花鄉見聞

 

沭河岸,沂水旁。一束束的

五彩繽紛,上了遠行的車

濃郁的清香,在澄淨的藍天下

從這花卉之鄉飄向四面八方

 

六十年後歸。他鄉漂泊的

熱淚,溢滿了歷史的眼眶

站在當年的老槐樹下

看琉璃瓦在朝陽中閃光

 

花團錦簇的大道,連接著

開發區裡的潺潺流水。路邊的

姑娘,手擎一支含苞待放的玫瑰 

小城的天空便飄溢著花的芬芳

 

漫步在郯子國的故都,行走在

虞美人的家鄉。昨夜的憂鬱

在鄉村的一陣秋風裡煙消雲散

一束花朵,一片燦爛的陽光……

 

鬧市中的人民路

 

花鄉的綠蔭中,流淌著都市的

搖滾。攤販雲集的街頭,洋溢著

生意成交的喜悅。絮絮的

風聲裡,泥腿子走進燈紅酒綠

夕陽,頓時被高樓切得粉身碎骨

 

繽紛往事飄忽。鬧市中的人民

路,跋涉著爺爺腳下那個

泥濘的雨季。一列浩浩蕩蕩的

婚車,穿越城市今夜的一彎

新月。一隻信鴿飛過我的頭頂

 

千年青藤的觸角,擰亮了昨夜

老屋的油燈。異鄉歸來的

打工仔,點燃了西天亮麗的

晚霞。寂寞的荒野上頓時

馬達轟鳴,百幢高樓拔地而起

 

創業的種子,在大街的夢境中

發芽。一夜風雨,被鄉親們

遺落在忘川之岸。一幅走失的

風景,正嵌進失眠的夜空

今夜醒著的,是我那鮮活的鄉愁……

 

家門口的路

 

不見了,那一頭羸弱的老牛 

那一輛破舊的車,還有村口的

那一條凹凸不平的小路 

走出一片黑暗的陰影 

我的夢,融入一個春天的故事

 

眼前,一條高速騰空而起

一列高鐵穿越千年

南下滬杭,北上京津 

一個古老的村落

飄溢著新世紀的芳芬

 

家門口的路啊,縱橫交錯

家門口的路啊,車水馬龍

出發了,我與江河同行 

與新世紀接軌,共同演奏著

一曲生生不息的生命樂章……

 

讀袁公書法

袁公名希,號更通。早年參加革命,離休後習書法。三十多年如一日,終於有所成就,且自成一家。其作品功底深厚,發表後受到廣泛的好評。歷任沭陽

1——3屆書法協會主席,縣書畫協會會長、縣老年書畫協會名譽會長。 

著有《袁希書法集》。筆走龍蛇,翰墨情深。力透紙背的革命風骨,流瀉

著生命的感悟與多汁多味的意韻

 

一筆一劃,風生雲起。情思

落於筆下的一頁頁宣紙

方塊字,詮釋著您三十年的跋涉

 

戰爭年代的記憶,在一個夜晚

開滿了季節的花朵。凜然的

正氣,直逼那陰暗角落泛起的沉渣

 

昨夜,用幻想和汗液餵養的夢

穿行於當年的斷壁殘垣之間

老當益壯,尋找生命的心靈家園

 

奮發進取,福樂其中

詩書傳家,生生不息

生命,在不斷的求索中永恆……

 

謁沭宿海抗日中學紀念塔

 

那子彈的穿透,已經從釣魚島

抵達遙遠的昨天。被撕裂的

記憶,猶如一場無法中止的噩夢

在一個人的長夜蠟燭成灰

 

澄淨的天空,飄溢著英烈當年

啼血的詞語。壯士已去

思想,在沸騰的血水裡熬煎

時間,不過是一種疼痛的蔓延

 

戰爭的廢墟上,抗日的旗幟

在烈火中陷陣衝鋒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一滴滴熱血,讓這片土地變暖

 

氣貫長虹,光照千秋

不忘國恥,警鐘長鳴

一座歷史的豐碑

一縷永不磨滅的民族之魂!……

 

英雄的柴米河

 

那些年,一場風暴席捲沂沭大地

那些年,一場噩夢在陽光下氾濫

入侵的倭寇燒殺虜掠

太陽旗下,颯颯的秋風

橫掃千里平原,到處血流成河

 

湯澗街的血案,周集鎮的

活人坑。桑墟的臭狗陣

這天地之間充滿血腥

佛祖在流淚,杜鵑在滴血

慘澹的月夜,被愁雲遮住了光

 

大地不可侮,人民不可欺!

英雄的柴米河在怒吼

裹著烏雲的雷電,洞穿了

密閉的天空。不屈的

頭顱,在劃開陰沉的天幕

 

一場大雨,落進深秋的黃昏

行走在柴米河畔,我的淚

已被凝固成一粒琥珀

夜梟的影子在對岸徘徊

當年的強盜,又在借屍還魂……

 

百年不衰袁公藤

     乾隆10年(西元1745),在沭陽任職兩年的大詩人袁枚奉調離任。行前,

乃在縣衙院內手植紫藤數株,是為袁公藤。

270年後的今天,這一株紫藤仍在吐芳展綠……       ——   

 

穿越黑暗,一顆璀璨的流星在

詩的枝頭默默地靜坐。詞語

在他的反芻中悄然入夢,然後就

慢慢溶解於床前的一片月光

紫藤,在他的夢境中無聲地綻放

 

百年不老袁公藤,在一堆堆

平庸的詞彙中孤獨地穿梭

狗吠之處,一些久遠的故事

深烙骨髓。一個趕路人

在離去的鄉愁中痛哭失聲

 

“五步一杯酒,十步一折柳”    【註】

離別時刻的那一句吟唱

270年後的遊子不禁涕淚

滂沱。喧囂中的我,默默地

咀嚼著昨夜夢幻中的鄉音

 

昂首遠眺,於突兀的藤蔓

之上,看旋轉的星星

擦亮夜空。沿著詩人命運的

手指,穿越夢中的荒原

去莊稼地裡收割自由的詩句……

 

  【註】袁枚詩句,見《沭陽移知江寧,別吏民於黃河岸上》。

 

最後的虞美人

    —— 虞姬故里懷虞姬

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虞 

 

那一年,在四面楚歌的十面埋伏中 

大王和他的十萬大兵,掉進了

對手精心構築的一口陷阱

垓下,刮起了一場驚天動地的狂風

把一個小女子推上雪亮的刀尖。歷史的

一雙手,挑出一個血淋淋的黃昏

 

一把鋒利的劍,在她的手中

上下翻動。龍飛鳳舞,舞出了

一道道美的曲線,舞出了

風的狂嘯,濤的怒吼。在戰爭的

血與火中,舞出了一支

愛和死的絕唱

 

英雄和美人的形影不離,本來就是

一個美好的夢,這些年南征北戰、 

與大王朝夕相伴的她,飽嘗了

刀和劍戟的血腥。從一顆顆

滴血的頭顱上,她早就聽到了

生命末日的哀吟

 

夕陽下的野外,莊稼地裡的

一隻兔子,從她的眼前飛快地

跑過。那遠方虞溝上空的一朵白雲 

此刻又飄蕩在她的夢中

歎息聲中驚回首,青春已去

抬頭遙望家鄉,路遠山高……

 

劍,仍然在她的手中急速翻轉,轉出了

一道道亮麗的閃電,閃耀在

那個陰晦的黃昏。一個嬌健的身影 

在一道道閃電中神出鬼沒,時隱

時現,大王不由一陣驚呼:

愛姬,原來是一條出海的嬌龍……

 

劍的鋒芒,終於在大王的出其不意中

出手,一腔熱血頓時染紅了

半個天空。最後的虞美人,以一個

優美的姿勢,讓這個世界的男人

目瞪口呆,讓閱盡人間滄桑的歷史

目瞪口呆,也讓她的父老鄉親們目瞪口呆……

 

                      201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