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 拍

 

       『香港作家』雙月刊2015年五月號的封底採用了我的航拍照片《維港鳥瞰》和詩人度母洛妃的詩。

 

    照片得來十分偶然,我同時偶然發現,從某個高度和距離看香港,它竟然還有點詩情畫意呢!這容許不是我與繁雜喧鬧得很、矛盾衝突頻仍的的生活環境有了一定的心理距離,從而獲得非功利性的審美感受;容許是我與地面之間的空間距離大了,高低疏密若隱若現的建築群,近似圖案排列的船隻,略呈之字型的航道,以及數艘快艇翻起的白浪,與更為廣闊的大自然融為一體,統一在朦朧的灰藍色影調中,使我視覺感知某種形式美。

 

    去年四月為公事前往柬埔寨,上午九點零五分港龍航機從赤鱲角機場起飛,沿著大嶼山與屯門、西九龍之間的海域東進,零八分進入維多利亞港上空,然後右拐,掠過港島南端和南丫島後爬上雲端。飛行路線出乎意料,喜出望外。我習慣守株待兔,辦理登機手續時要了機艙左舷離機翼較遠的一個窗口位置,對號入座後枕戈以待,把照相機調整到航拍狀態(airplane mode),以免干擾航機訊號系統。飛機一起飛,眼睛緊盯窗外,右手食指緊扣快門按鈕。但願清脆的快門聲不會給鄰座乘客造成太大滋擾。香港空氣污染嚴重,能見度低,但不管怎樣,我在維多利亞港上空卻有連續按下七次快門的機會。《維港鳥瞰》這張照片是用Sony a7R照相機配徠卡標準鏡頭 Summilux-M 50mm f/1.4 ASPH拍攝的,感光值ISO1200,快門速度1/8000秒,光圈8

 

    2002年初嘗航拍樂趣,從阿姆斯特丹飛往新加坡,途經阿爾卑斯山脈,高空日落時分絢麗的夕陽從山後點亮了一座座積雪的山峰,與開始籠罩山腰的藍色夜幕形成冷暖色彩對比,我有十多分鐘美好時光,攝影數碼化後購買的第三部照相機Canon D60 立了大功。隨後斷斷續續地積累了一些航拍經驗,數碼照相機有利於航拍,比菲林照相機更能滿足這一門類攝影的技術要求,並可即時發現和糾正技術性偏差。

 

    上個月從香港經溫哥華飛往卡加里,落磯山脈縱橫交錯,連綿不斷,山頂積雪,白雲飄忽,夕陽斜照,景色迷人,我一共按了七十七次快門。攝影講機遇,攝影中非專業的航拍更講機遇。能夠坐到窗口位置去嗎?雙層的窗口玻璃清潔明亮嗎?地面景緻可取嗎?天公造美嗎?這些都是重要因素。因此,我在旅途中選出其中一景賦詩以謝天公誌奇遇:

 

銀妝素裹一奇峰,駕霧騰雲上紫穹。

笑看斜陽東候月,蓬萊入鏡謝天公。

 

    說到航拍,我畢竟是業餘的,我有幾位好朋友,他們才是名副其實的航拍高手。世界華人攝影學會兩年前獲得另一項殊榮,負責拍攝和出版慶祝澳門回歸十五周年的畫冊,航拍是拍攝計劃中的重要環節。我們看準風和日麗的日子,租用了直升機,與駕駛員說清楚要求,在絕對安全和不抵觸航空條例的前提下盡量慢飛、低飛,在關鍵的景點上空向左側或右側傾斜,或盤旋飛行。費用不菲,不容失誤,除了兩位飛行員,我們可以坐上四人或五人,最佳座位只有兩個,需要時打開窗子,把鏡頭伸出窗外。

 

    有一次,我陪著隊伍到直升機停機坪,沒有登機,有點技癢,在團隊分工協作中我有自己特定的攝影主題。會長楊紹明(北京)、侯賀良(濟南)、孫偉忠(上海)和許志剛(上海)是航拍主力,上午和下午日照角度不同,各飛一次。我們的《情懷澳門》畫冊去年年底準時出版,340多頁,圖文並茂,多幅大氣勢的跨頁航拍照片成了壓軸之作。

 

    說到航拍,想起世界級航拍大師阿恩•阿蒂斯-貝特朗(Yann Arthus-Bertrand)。他是法國人,1994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贊助,從人類生態環境的角度有系統地進行“從天空看地球”拍攝計劃,出版同名畫冊《La terre vue du ciel》。2007年執導拍攝了從空中看地球紀錄片《Home》,即《地球美麗有賴你》。

 

    馳名遐邇的法國攝影大師我在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直接認識曾經交往的也有一兩位,例如亨利•卡蒂亞-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和馬克•里布(Marc Ribou),但說來慚愧,Yann A.B. 這個名字十分陌生。直至2003年,在巴黎盧森堡公園見到鐵欄柵上掛著巨幅攝影展覽作品[1],非常矚目,追查資料,才知道最早獨具慧眼惜欄柵的是一位航拍專家,《從空中看地球》作品2000年在鐵欄柵上首次亮相,然後從這裡走出去,在包括香港在內的世界一百一十多個城市巡迴展出,廣泛傳遞愛護地球的環保信息,全球一億二千萬人觀看過展覽。攝影專業的成就和倡導環保的貢獻使他先後獲得法國榮譽軍團騎士級勳章、法國農業成就勳章、法國國家成就勳章,並光榮地獲選為法蘭西藝術院院士。

 

    阿蒂斯-貝特朗從空中看到五大洲四大洋的許許多多地方,他不無遺憾的是沒有機會從中國大陸上空下望。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是我長期在法國文化機構工作,還是我這個攝影人或然有點人脈關係,有人向我說了航拍大師不想作品中遺漏中國大陸的願望。我也曾把這件事情放在心裡,後來初步了解,他已經提出過申請,沒有獲得正面回應,似乎是過不了國防安全一關。這樣一來,我這個微不足道的攝影人更是無能為力了。據說在某些國度,即便獲得許可,拍攝工作臨時受到軍方干預的情況也曾發生過。

 

    航拍,一般乘坐直升機或熱氣球,以軍機作為工作平台,一定非常刺激。舊的軍用航拍器材,有時候在eBay上可以找到,照相機有支架,可安裝在適當位置,或兩邊有手柄,讓攝影者在搖晃震動中也能握得緊,鏡頭很特別,聽說穿透紫外線的能力特強,但只有一個固定的光圈。很多時候,這類器材聲明不賣給美國境外的買家。

 

    廣州有一位巾幗英雄,英姿颯爽,先後乘坐過三代戰機進行航拍:乘蘇27航拍國慶閱兵和雪域高原訓練,乘殲10航拍空中加油訓練,乘蘇30航拍超低空穿峽谷訓練。她長期積累,拍了很多令人羨慕的好片子。她的名字叫沈玲。

 

    我見過沈玲,201212月中國攝影家協會在北京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分組討論的時候我們在同一組,她當時沒有穿軍服。在此之前,也應該見過面,她是廣東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我參加過該協會的一些理論研討活動,但從來不知道她是廣州軍區空軍政治部專職攝影記者,解放軍報駐廣州空軍記者,現在是擁有大校軍銜的軍事攝影家。

 

    無巧不成書,走筆至此,「澳門數碼攝影學會」傳來手機短訊,我是該會名譽顧問。短訊通知:為提高影友對“航拍”的認識,628日下午4時在澳門科學館前地舉行講解會及試拍活動。

 

    此“航拍”與上面談到的航拍迴異,它是指遙控飛行器和攝錄機進行的錄像或單幅攝影。近年來,攝影器材商店售賣的遙控飛行器越來越多,有三個引擎的,四個引擎的,有兩個遙控器的,有以電腦螢幕配合遙控操作的;越來越便宜,售價由一兩百美元到三、四千美元不等;飛行高度、續航能力、遙控性能都在不斷提高。香港已有航拍服務公司營業,用遙控飛行器為客戶航拍廣告宣傳片。看來,在不久的將來,這種航拍必然會在業餘攝影大軍中掀起熱潮。

 

    世界華人攝影學會有一位香港會員經營氣球高空攝影業務,每次氣球升空前,都要向政府有關部門申請許可證。遙控飛行器可以在石屎森林中的有限空間或摩天大樓之頂來去自如嗎?我不太清楚,目前似有法例規定,不能在機場、海港和監獄上空飛行。            

 

    如果遙控的飛行器可在名山大川上空穿梭滑翔,在古蹟名勝頭頂翩躚起舞,從地面看地球的攝影人要培養更大的耐性了,目前耐心等待接踵的遊客走出畫面,將來還同時要耐心等待太空來客自動消失。安老院要當心啦,長者在天台剝光豬輪候洗澡的醜聞更加容易曝光。喜歡在私人泳池裸泳的美女也同樣要當心啦,豪宅圍牆高築侯門深鎖不太可靠啦!從今以後,天有眼,多長了眼!

 

        「澳門數碼攝影學會」

[1] 2005年我以《放眼鐵欄柵》為題寫了一篇文章,加上插圖,發表於上海『名流』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