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時代新嬌

 

我國統一事業已經三十二年了,這是一代人成長的歲月,也是各行各業成熟發展的過程。回想當年,堤岸剛解放的時候,人心惶惶,不知何去何從,人人無心生產、家家無意經營,至令百業凋零。又因包給制度的人事補給不合理,市場奇形發展,有些人無端端地發達。國家財產流入官僚的私囊。一些有才幹的人得不到重用,工廠只是象徵性地活動而已,絆覊了經濟發展。教育拮据、民

生、民智一直拖延著不能提高。民生困苦、民智低落。

到了1985年,國家開始革新、開放政策並著重文化教育,一切循社會主義定向發展。包給制度結束了,不合理的人事補給也改進了。在革新、開放的熱潮中,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人人充滿信心地參加生產、共同經營。不到幾年時光,我國的經濟已經像雨後春筍地滋長。胡志明市的經濟發展更為蓬勃。堤岸許多家庭式的小手工業,都積極地生產、提高產品質量,爭取優質評估。一些有能力的個體戶,在國家的鼓勵下,一家又一家地步上中小企業的行伍。

不久,在高等工藝學校出來的中大學生,也走進工廠企業。作為供給各經濟生產單位,最好的人力資源。

在同時期,各國廠商、經濟專家開始絡繹不絕地到我國來考查市場、研究投資合作開廠。一些工業區、加工區在國策的優惠下都在各郡縣的邊陲建立了起來。內資外資共同創造的經濟活動越來越活躍。竟在十年間,我國以一個正在發展經濟國體加入東盟的經濟組織。又經十年的奮鬥,我國的中小企業產品,一一都爭取到國際標準的認證,產品外銷不但為祖國帶回不少的外匯,也逐步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自從我國出席東盟、參加亞太經貿組織;尤其是入了世貿後,國際廠商到我國來爭取優惠合作者越來越多了。

在國家實行革新開放政策下,二十年來,胡志明市的經濟已經穩定地發展,人民的生活也逐漸富裕、民智日益提高。堤岸華人思想貫徹始終、大家都奉公守法。除了大力促進生產、努力爭取高質量產品外,也時常呼籲海外親人、朋友回國投資發展事業。華人大學生、高等技術畢業的人才逐年遞增。他們都是本市各大公司、各大企業的人事、品管的人力補充隊伍。

堤岸華人已經翻身了,子女都有了好的教育環境,新一代青年都有好的職業。做經濟的都能努力發展、力爭上游,做員工的,盡己所能、愛業敬業,以工廠為家。在國策優惠的環境下,許多華人生產的品牌都在消費者心目中佔了一席之位。成為越南優質國貨,有的入選工業產品百強。

堤岸區有華人經營的幾個大市場、大中心,如平西、金邊、陳政照、同慶、新城、日早、安東等,成為南方各省貨物供應中心。不但為本市上萬勞動者解決了就業問題,也促進了本市經濟繁榮。

堤岸新一代的華人工商業家已經在社會主義的大廈下成長了,他們的產品成了海內外知名的品牌;新的廠商、企業的主人,都是有學問有魄力的青年,他們的知名度早就彰映了國際市場。他們都是胡志明市青年營業家協會的會員,是二十一世紀的新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劉為安散文集《堤岸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