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古都市檔案

 

    古都市是堤岸華人商貿最早的發祥地,其經濟文化也極於一時。當年十大華文報、華校、書局、文具店,銀行、地產、金舖都在這裡發酵。它的地理位置由東西面的參辦街、范敦(堤岸食街)、陳和、陳殿街、廣東街、梁如學、總督芳街,再經吧哩街賽瓊林酒家到聖心教堂的學樂街。它的北南面是蔡路宗沖街、梅山街、水兵街、水井頭、品湖街、咸子河岸的洗馬橋和黎光廉河岸一帶。

  古都市的蔬菜、生熟食物食品市場、雜貨、雜物店都集中在孔子大道頭段。由義安籃球場(現為第五郡退休幹部俱樂部)、范敦街和水井頭週圍。而各華文報中的遠東、新越、亞洲、成功、論壇與新聞快報就在義安中學(現為市華文教育輔助會)同街和近鄰。孔子大道由廣東街到總督芳街兩旁樓舖都是中藥房和中藥批發棧。有相當知名度的匯中參茸藥行就在廣東街角(現為中藥超市左邊)。還有天香味精廠辦公樓和怡南興藥行正好夾著古都市的腰際。(1973 年阮高奇政權給殘廢軍人霸佔古都市花園建起軍人住宅區2005年趁擴建東西大道之便,已逐步拆除,相信不久,古都花園將還我本來面貌。)

    堤岸郵政局右角與對街劉秀記街角是本地和入口瓷器經銷商店,吧哩街是紙業批發和文房用品供銷市場。當年有名的綿經書局、環球書局剛巧是現在二府廟福建金龍團辦事處的對面。

  吧哩街與水兵街十字路角的賽瓊林酒家已經停業了幾十年。雖然曾經復業,但不能保持。惟賽瓊林對面的同慶商行和鄰近各街道,卻自形成了供應全國的布料批發市場。而介乎于賽瓊林到聖心教堂之間有一家戲院,後改為昇龍大酒店(現為經銷布料市場)她的右邊有一條橫街(現為楊子江街)由陳興道到阮豸街段,過去也是集中各類零食與冷熱解渴的區域。這裡有一家相當馳名的食物店,與自由太平洋中學隔街相對,這是當年,堤岸最早賣牛肉七味的地方,遇到假日座無虛席。

  吧哩街五支燈處,有一家富春堂藥房,醫生是幾代家傳。醫術精堪,各省病人由陸路、水路到來求醫者不乏人。距五支燈不出百米的牛角街是經營糖果餅乾干和洋酒的市集。這裡也是大羅天酒家活動了幾十年的老地方。牛角街對面是同慶戲院,是潮劇和粵劇演出的戲台(後期因設備殘舊而遷中國戲院或豪華戲院演出)。當年粵劇生旦老倌多是由香港聘來的。如李海泉(李小龍的爸爸)、秦小梨、任劍輝、白雪仙、新馬仔、羅豔卿和赫赫大名的紅線女、馬師曾夫婦都在這裡演出。

  時代變遷,當年梨園子弟東奔西跑,惟李香琴、關海山等人到了香港後,成為影劇界的紅人外,留在越南的老倌們都老成凋謝。目前統一潮粵劇的藝人,都是梨園第三、第四代後人而已。這兩個劇團雖然一直得到市各民族文學藝術聯合會的關心,但一時還找不出發展的方向。

  堤岸郵政局後面兩旁是布莊和出入口公司,這裡也有幾家中藥房和運輸行。四十年前,郵政局後面偏左(現為阮詩街)是越南首家即席麵”慶豐行”的大本營,在它的左邊是大市街(莫玖),這裡有一戶人家是生產拜神紙的,後來發展成為馳名的三輪車牌(Xích loâ maùy)西簿廠的總銷站。這家的二樓、三樓是一個小型的西簿加工廠。當年我到堤岸升學就與這家西部廠的次子摯交,一齊上學,一齊遊玩。每於星期天或假日,我都由平東三角洲步行近一公里路到來與他聚會。我們不是上書局去看書、買書,就一齊在樓上協助工人釘簿子或剪簿角、打包裝。日子久了,獲西簿廠老板夫婦的青睐、愛我如己出。

  郵政局的對面是總督芳街,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間,這段路極其繁榮。因為這裡有大光明商行,平安戲院(鳳凰旅店)、中國戲院(大光)、皇后戲院(勝利)和首都戲院。其他還有中藥房、西藥房、眼鏡行、成衣行、鞋店、華洋雜商行、酒樓、旅店、舞廳行行俱全。

    截住總督芳街尾是蔡路宗沖街(雄王大道),左轉可到富林的六省路,通下六省。直行是大水護醫院、新馬路(阮志清街)、順橋、黎大行通富壽跑馬場。

  郵政局後面的是鄭懷德銅鐵市場,一邊通萬劫街的孔子金屬、機件市場,一邊是直通金邊街的三腳橋。這裡也四通八達,對正馬舍街是三姑皂廠和椰油廠(現為金邊市市週邊)。沿著鄭懷德、金邊街三腳橋渠道,經過鵝貢街民立小橋、吳仁靜大橋和平西大橋。一九七五年後這個區域一時瀟條沉寂,延至一九八五年國策維新、經濟改革後才逐步復甦。至於三腳橋、吳仁靜橋和平西橋則早在一九八五年至一九九二年間,因水道充塞、早失去商販船隻流通價值而先後被拆除。如今吳仁靜橋與平西橋段已填平鋪上瀝青,加強了平西市、金邊市和鄭懷德銅鐵市場貨物流暢、促進經濟繁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劉為安散文集《堤岸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