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潮劇

 

  我不是潮裔,但由小就與潮劇結下不了結之緣。該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左右,我在薄寮省一個小市鎮,首次在公共廣場觀看每年一度由堤岸潮劇藝人演出的古劇。雖然當年對潮語聽說都不習慣,但迷著演員們美麗的服飾、工架與唱腔。站在人山人海的廣場上,任由蚊蟲叮個不亦樂乎地,還硬著頭皮朝戲棚上張望。等演完一節戲,幕徐徐垂下時,才真正體味到蚊咬的滋味!

  一九五年到堤岸來求學,每晚偷到大世界西舞台來看潮劇,一直跟了半年,連文武生、花旦的樣子也看熟了。因為潮劇的特處是演員唱腔一停,幕後必有一隊歌手把尾段複唱一次,以強調歌曲的重量;另一個特出是正印的花旦、文武生、青衣都是由青少年藝人擔任,其藝術造詣與老生老旦不相上下,但工架步履則非老生老旦可比,他們靈活巧妙處更是老生老旦所不及。故西舞台的老生老旦多數退居後座,老生演花臉、老將、老相;老旦則飾賢妻良母老婦、老嫗等角色。每一齣戲都憑各人所長而飾演,維妙維有,長期獲得觀眾的支持。故當年西舞台該說是潮劇常駐的地方,也是潮劇藝術培養的堡壘。

自從西舞台解散後,潮劇換過一個新環境,雖然每次演出都可通過各大戲院的廣告和報紙的推荐,劇迷也多,但日子久了,尤其是在客觀的環境下,經費成問題而失去連續性,潮劇藝人們惟有在一些樂社內奏奏唱唱,或在年頭被邀到一些大頭家的府上去演唱外,只靠每年上元節期間到借富廟去演酬神戲,偶而也獲聘到下六省去演唱外,一直是沉寂下來!

  一九七六年堤岸文工團站出來集合五個業餘樂社組成統一潮劇團並擴大活動。在草河戲院演出的十年間都有很好的票房記錄,同時也先後赴芹苴省丐冷市、滀臻市、薄寮市、金甌市與堅江省的迪吹、迪石等地演出。藉以敦睦鄉情、娛樂群眾。

  潮劇古裝演出有陳三五娘、蘇六娘、十四女英豪、紅鬃烈馬;時代劇有雷雨、慈母心、玻璃鞋、榴姑、蘇映月等,給鄉親與觀眾評估很高。每次應邀出埠,皆載譽而歸。據聞潮劇團近十年來得到義安會館大力贊助活動經費,添置新戲服、道具、佈景等。並鼓勵團員們積極參加演出。通過二次與中國汕頭潮劇團交流學習,潮劇團新紥藝人們都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和表演水平。可惜目前潮劇的出路還是迷莊,重點只在每年元宵節前後盡力以赴而已!

  為了保持華人傳統藝術,市各民族文學藝術十年來也非常關心,把統一潮粵劇的前途與發展作 為華人藝術的主題,時有研討。可惜在新時代的趨勢下,一般年輕的觀眾都朝向時代舞台藝術方面著眼,令民族傳統藝術凋落。

  民族傳統藝術要發揚延承下去,實非靠全體華人同胞全力支持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劉為安散文集《堤岸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