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香業

 

  搓香業是華人家庭式傳統小手工業。搓香的手法很簡單,但並不是任何人都可操作的行業。搓香最主要是選擇木糠和攪拌糊水的技巧,怎樣令其粘性適度,以便利在搓台上操作。一般操此業的家庭戶,由十歲的小女孩到六、七十歲的老婦都能操作。手藝慣了,工作也乾脆利落。每天搓出大量的香枝來供應市場。雖然收入低微、生活清淡,卻能體現“自食其力”的精神。

  民間通用的香枝,一般由二厘至四厘間。至於五厘和八厘是主祭用的大香,銷量不多。香枝可分普通和高級二類。普通香是廟宇和住家廣用的,價錢便宜,隨處都可買到。高級香枝是精選上好的木糠、混合檀香粉製成,手工精細、包裝別緻。價錢雖昂些,卻是一般現代女性和大家庭中的貴婦、小姐們喜歡用的。銷路也很廣。

  香枝在華人家庭中,不但是傳統、且具信仰性,不可缺的心靈貢品。有些家庭早、晚都給天地、祖先與諸神上香。在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每當(農曆)初一、十五前,家家清理香爐、神台,有錢人家還會在各神台上添置生果、鮮花、名香來向祖先與諸神致意。而一般生產戶、經營戶,每遇初二、十六都備有花果、雞、鴨或燒豬肉,燃燒上等香向土地公、財神爺孝敬。感謝祂保護家宅、賜福賜財之勞。還有其他廟宇、道觀天天都有善信到來許願、求福,大都要上香致意的。所以香枝在這些地方每天的銷量也不少。

  搓香這種家庭式的小手工業,過去大都集中在第六、第八、第十一和新平郡的平民區。這些三、四級的木屋,門庭寬闊、四週通爽,又有空場。方便操作和攤曬作業。如果是租賃的話,租金也很便宜。到了七十年代,移居到堤岸來生活的人口增加、地價升值,各郡的平民區都有人高價搶購、改建。於是部份操搓香業的生產戶,都讓出地盤,遷入較為偏僻的邊沿地帶。

  自從國策開放,經濟大力發展。香業也成為一般商人的經濟策略。開始有人投資機器設備來製造各種香類,除在本市推銷外也大量出口。新的製香手法新穎、美觀,附合用家心理,尤其一些大龍香,除了龍鳳圖紋,還有凸出的字体,“生意興隆、貨如輪轉、合家平安、有求必應”等字樣,特別吸引人。每遇有節日,人人手上一柱大龍香,劃亮了空間、體現善信者的真誠與豪放。這是經濟時代競爭,行業間的挑戰,幾乎把傳統的搓香業擠入深淵。

  大龍香一直在本市逞強了數年。每年除夕,元宵節,善信男女在本市各廟宇和平陽天后宮領回的大龍香,安裝在門前的天官或祖堂上,整天都見到嬝嬝輕煙與空氣擁舞。有幾次發生了火警,是主家外出,神佛也救不來。祝融光顧,令人傾家蕩產,實不可輕視。經此而後,本市文化廳和華人領導都呼籲同胞,進行節約,燒香有度、遵從新風尚。為了避免火患,在各大節日,各廟宇加強人事管理,限定善信用香數量。製香工業在經濟市場起了龍捲風式,風行了數年扺不過舶來,就沉寂下來。除小量還能保持出口外,在本市已經失去先聲奪人的氣勢。本市市民對香的濫用也不再。民間用香的風尚一年比一年開通。現在除了大節日,部份家庭尚喜歡用有凸字大香作主祭用外,大部份都採用普通產品。

  在國家工業化現代化的今天,有條件的搓香戶都買地擴建廠房、改進技術、加速生產,以成本低質量好來爭取客戶。只有小部份的搓香戶還在守舊的弱勢下賣地、轉讓地盤,越遷越遠了。現在有些遷到平治東區和平政縣的邊陲地區去。這些搓香戶如果不及時自我更新,追上現代化操作的話,遲早都會被淘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劉為安散文集《堤岸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