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四輪腳踏車沿襲

 

  二戰結束後十年間,堤岸經濟開始發展,交通運輸也起色。自從三輪和四輪腳踏車面世,取代了奴隸年代留下的人力車,人民的生活也開始轉變了。這時期的三輪和四輪腳踏車雖然還嫌簡陃,但總比用苦力拖著車子跑的年代進步了很多。

  三輪腳踏車比較斯文,裝有兩個輪子的車廂在前面,後面連著橫軸有一座骨架,是安裝旋轉盤和單輪用的。單輪對上有一個墊子,車夫就坐在墊子上,雙腳踩著旋轉盤兩邊的踏板,整架三輪車就被推動向前。客人坐在前面的車廂上,閒哉悠哉地觀覽面前的景物,倒也清雅。

  四輪腳踏車的構造與三輪車不同。前面拖著車廂的是一部腳踏車,尾部鈎上後面有兩個輪子的車廂。因為車廂的造型與其他車廂不同,它的寬長度隨時可擠上四五個人,運載行李也方便,又可以跑長途。所以當時三輪和四輪腳踏車自我分野。三輪腳踏車因客人坐在前頭,所以速度有限,只適合流通在市中心。而四輪腳踏車,因車廂長寬,有先天優勢,載得人多,收費便宜。又可以運載行李、家具。所以來往各鄉的市民還是喜歡用四輪腳踏車較多。雖然當時各鄉還有馬車做交通運輸,但因過於侷促,不比四輪腳踏車的曠闊。所以一般來回各鄉的市民,還是看上四輪腳踏車。

三四輪腳踏車流通一段時間,市內的交通工具也開始多了,入口的法國單車、機動車充斥了市場,只有錢人才能買得上,但所占的比例不多。跟著義大利、德國的機動車也來了,可是尚貧窮落後的西堤市民,又有幾人能買得上呢?

  不久,三輪機動車出現了,這種車的造型與腳踏三輪車無異,只是車廂裝大了,材料粗了。腳踏的旋轉位置,裝上一部電油機,那是推動車子的主力,取代了人的腳力。這種車子車廂寬闊可容二人同坐,也可兼載行李,車速又快,遠行相當划算。以當時的環境,這種車子算是最適合市民的要求了!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市民的生活提高,交通工具也不斷地改進。時代新嬌“的士”、“巴士”出現了,開始與三四輪腳踏車和三輪機車角逐。

  最先是四輪腳踏車敗下陣來,三輪腳踏車只為本市婦女或老人作短程的服務。三輪機車則轉回各鄉找地盤。

1985年國家實行經濟改革開放,三輪機車被黃、白“的士”取代。而三輪腳踏車則因獲得西方遊客的喜愛,得到旅遊公司重新組織,進行培訓、送上制服,專負責運送遊客去參觀本市一些名勝古跡。每次出隊幾十部,車廂上都坐著高鼻子大眼睛的西方遊客,高瘦肥矮、色素不一,排成長龍陣般招搖過市,倒也風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劉為安散文集《堤岸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