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大水鑊

 

建在堤岸第五郡新興街與順橋街東北面的三個水塔,是堤岸家喻戶曉的“大水鑊”。它是堤岸發展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歷史證物之一。西貢,堤岸還沒有發展前,人地疏落。法屬政權在西貢、堤岸各建了三個水塔來供應市民的食水。也就是人民生活由村社的水井年代蛻變為都市年代過程的產物。堤岸知名度很高的“大水鑊醫院”也就因與大水鑊相隔不出百米的地理關係而馳名。

十年前,堤岸電力公司新式辦公樓擴建時,已經把三個大水鑊拆除了。新一代堤岸人將來如果沒有歷史考據,是不知道“大水鑊”的來由,更不知道這大水鑊到底是坐在什麼地方;至於建在西貢的三個大水鑊,如果不是記憶錯了地理位置,應該是在第三郡武文秦街頭段,國際廣場附近,也就是西貢水局現址。這裡的三個大水鑊早在二十年前就被拆除了。

西貢、堤岸六大水鑊是法屬時期留下的證物,貯水池是用純鋼板製成的,比一般鋼骨水泥塔為大,塔腳是用V字鋼條構建穩固、百年不變。它為早期的西貢、堤岸居民服務了近一世紀的時間。後來二市人口增加,食水的用量也大了,於是在一些多人往來或居住的地方,如醫院、學校、工廠、會場都增建了鋼骨水泥貯水塔。

到了六十年代,西貢、堤岸人口更顯著地稠密,民用水量不夠應用,所以西貢政權在開通西貢、同奈大馬路時(現為新港通守德、同奈的一號國路),也在大馬路旁開掘安裝了大水管,將同奈河水引入守德水庫,經淨化消毒後才供應給西堤民戶使用。

為了方便輸送用水,一些新潁的貯水塔又一座座地在西貢、堤岸、嘉定地區興建起來,這些水塔容量比舊的大十倍,分佈在民區中,美觀又大方。而原是堤岸的三個大水鑊,這時也結束了供水的使命,靜靜地守在原地,等待時代潮流給它們新的任務。

1985年後,我國大力地推動政策改革。經濟開放,同時也進行社會現代化建設。西貢、堤岸重新規劃,大大地擴建,改造市容,許多歷史文物都換了地理位置,甚至有些被拆除到無跡可尋。

在浩浩蕩蕩的時代潮流中,二十一世紀已經跨上寶座,一些過時或與時代脫了節的歷史文物也逐步地在退位。讓一棟棟新建築物取而代之,而堤岸大水鑊原址已經變成為堤岸電力公司的停車場。多令人唏噓啊!

“大水鑊”如今只存歷史名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劉為安散文集《堤岸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