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三船之說

 

距今將一世紀,世界市場開放,東西方經濟貿易方興未艾,南洋群島與各洲陸也頻頻交往。時廣州有開往越南西貢港之大中華商輪,這是一類載人也載貨的雙棲客輪。每月有規定的航程,惟其特性是每次拔錨出海都是三艘同開的。這就是三船的起源。

至於西堤人又根據什麼,稱我們華人為三船人呢?那是因為當年由廣州到西貢來經商或訪親的華人,在法屬時代稱為華僑,但當時西堤人意識中,不知華僑是什麼,他們只根據每次三艘海輪泊岸的慣例,而叫坐輪船到來的華僑為三船人。久之,一些不闇內情的西堤人,在習慣上連早期定居的華人華商也叫做三船人。

其實稱華僑、華人、華裔為三船人,那只是歷史過渡時期與習慣上要把原居的西堤人和華僑的鑑別而已,並沒有褒貶之分、族類之別,何況法屬時代民智的開通還很限制,所以經歷了幾十年的時間三船人的稱呼仍然存在。

我家上二代人,都是坐大中華客輪由廣州到越南南方來謀生定居的。祖父三五年回廣州省親一次,後來為了有人管理家務,把我父母也接到越南來。小時候聽母親說,她最後一次坐大中華回廣州探親時是1935年。回越南的時候,連我二哥二姐也帶走。一個少婦脇下二個小兒女,從一個二百多里外的小村莊,經過不少舟車顛沛才到達廣州。在廣州又三番四次地靠人登記船位,才能買到船票。這一次跋山涉水,實非等閒,苦不堪言。好不容易才等到大中華客輪離開珠江流域,航行在水天相連的三日三夜中,由南中國海到東海,食住諸多不便,每天都拉長脖子在等待,經過不少彎彎曲曲的海岸才到達西貢碼頭。跟著又要在堤岸梅山街新嘉禾里附近的國民旅店待了一個星期,才有親人到來迎接回家。

1939年是母親回到越南的第四年,也就是誕生我的那一年,第二世界大戰爆發了,水路交通開始有阻滯,最後也不通行了。越南華人回鄉省親的道途也斷絕了。大中華客輪也正式結束了廣州、西貢的海程。

大中華商輪於四十年代結束了廣州、西貢的歷史航程,西堤人象徵性的三艘海輪沒有了。但給華人華裔稱為三船人者,則大有人在。此事一直拉長了半世紀。雖然後來社會逐漸文明、民智逐步提高,見識也開通了是非。惟,仍然還有一些欠雅的人,稱華人華裔為三船人。

到了1975年我國解放南方,統一祖國。華人獲正式列入五十四個民族共同體中的一員後,此種荒謬的稱呼才正式結束。

三船人,如今只是歷史的一個掛號!

 

註:因為在越文與華文的口語上有出入,故本文所用之“三船”為題,實為三艘輪船的簡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劉為安散文集《堤岸今昔》